-
日期: 2025-06-02 | 來源: 封面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場來自雲端的生死自救,當事人講述更多逃生細節
5月24日,在甘肅省西部的祁連山區域,55歲的滑翔傘愛好者彭玉江在進行地面日常訓練時,意外遭遇異常天氣狀況,被強對流雲團卷入後以極快的速度上升至海拔8000多米的高空,這壹高度遠超普通滑翔傘飛行的安全極限。但他仍堅持住有意識控傘,沖出雲層,最後安全著陸。事後,甘肅省航空運動協會專情小組趕赴現場調查,調查認為,彭玉江的行為屬於意外和事故,不涉及黑飛。但是他也因此事故受到了停飛六個月的處罰。既然不是違規,為何又要停飛六個月?這樣的處理結果依據是什麼呢?
不是違規黑飛停飛半年,處理依據是什麼?
事件發生後,嘉峪關以及張掖市肅南縣有關部門,對兩地所有可能飛行的場地查封,記者看到,事發地土達阪以及彭某和傘友透露此前也進行過地面訓練的嘉峪關市黑山湖等區域,都立起了明確的禁飛標識。5月28日,甘肅省航空運動協會發布報告:彭玉江是在地面抖傘時突然遇大風離地無法降落,並遭遇“雲吸”現象,屬於意外和事故,不涉及違規、黑飛。雖然不是有意起飛,但記錄儀顯示,氣流將他從海拔3000多米的地面,壹路推向了8589米的高空。航空運動專家介紹,這個高度,已經處在民航客機平流層的巡航高度區間。他也因此事故受到了停飛六個月,寫好事故反思報告,深刻總結本次飛行事故的處罰。那為何要禁飛六個月呢?甘肅省航空運動協會副會長薛峰介紹,要將此次的事件拆成兩個行為來看。壹是飛行行為,由於彭玉江和傘友的初衷是地面抖傘,沒有起飛計劃,被氣流抬升飛行完全屬於意外和事故。
彭玉江的第贰個行為就是地面訓練。薛峰介紹,按照行業規定,即使是訓練行為,也要在經過審批、規范的訓練場裡進行,由於彭玉江的訓練場地是未經報批的非正規場地,才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這也給其他飛行員作了不好的示范,因此,從約束協會會員的角度出發,作出停飛六個月的決定。
雲端的生死博弈,當事人講述更多逃生細節
在海拔8000多米的高空,面對極端低溫、嚴重無氧,彭玉江是如何進行自救?雲端之中,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瞬間?總台記者采訪了當事人,通過彭玉江的講述,壹場來自雲端的生死自救展現在我們面前。
據彭玉江自述,5月24日上午,練習初期天氣晴朗,但就在抖傘時突然遇大風離地,順地勢向前飄出,壹路風力逐漸增大感覺無法降落,只好壹直在附近盤桓,並且給地面的傘友報告危險。
在彭玉江胸前的操作台上,有各種儀表,其中有指南針、運動相機、高度表還有溫度計。記者注意到,彭玉江飛行時,壹直伴隨著數碼提示音,在飛行相對平穩時,提示音比較有規律,但就在接近雲層底部時,提示音變得尖銳起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