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3 | 來源: 美國之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什麼在1989年4月北京政治氣氛極為緊張的時刻熟悉情況的洛德大使突然離任壹直是個謎。在美國之音的專訪中洛德大使透露了這段歷史,並解釋了為什麼他對此壹直保持沉默。
2019年,紐約— 美國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就美中建交40周年接受了美國之音專訪,他對其駐華大使任期末壹些事件的回憶,顯示了中國即使在上世紀80年代所謂的最開放的“黃金時期”,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對政治改革就高度警覺並隨時打壓;而美國在北京“六肆鎮壓”之前的美中關系蜜月期裡,對來自鄧小平的壓力就已經采取退縮和示弱的立場。
洛德大使說,1985至1989年他任駐華大使期間被稱為中國最開放的“黃金時期”,不僅因為當時美中之間經濟、文化、軍事等各種交流取得很大進展,而且社會開放程度高到異議人士和官員可以同桌討論。
鄧小平親自施壓 不許駐華大使參加北大民主沙龍
“中國正在辯論和考慮政治改革。尤其是我太太跟我,在大使館主持聚會,來參加的有異議人士、改革派人士,也有政府和黨的官員,大家圍著壹張桌子。我們當時能做到的事情在今天簡直不可想像,因為當時中國人自己在討論政治改革。”
但隨著自由派領導人胡耀邦被鄧小平廢黜,北京面臨的政治改革壓力越來越大。洛德大使說:“1988年中國有許多大學在辯論這些問題,我太太和我應邀參加北京大學他們稱之為‘民主沙龍’的反思活動。”
八九之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逝世,在中國學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哀悼。(圖片來源:Photo by Peter Turnley)
美國前駐華大使溫斯頓.洛德(Winston Lord)。(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視頻截圖)
洛德大使表示,盡管在6月的那次活動中並沒有人提出任何敏感的政治問題,但麻煩還是找上門來了。
“3天後,我正在壹個宴會上,時任中國駐美大使韓敘走過來,他代表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親自轉達了他給我的信息,說我不應該去參加民主沙龍;並說,以後這種事情請先獲得許可。換句話說,鄧小平不喜歡我去參加這類活動。這顯示了他們在天安門事件之前對大學裡發生的事情有多敏感。當然,我很禮貌但堅定地讓他回復,‘不,作為大使我可以邀請盡可能多的人,正如你的大使可以在美國做的壹樣。’我拒絕了他的要求。但這確實顯示了緊張正在發生。因此,盡管是在黃金時期,我也卷入了這種事件。”
老布什訪華 方勵之夫婦受邀百人大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