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8 | 來源: 中時電子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在7日的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上,多位大陸與會專家表示,短期內川普關稅面臨挑戰,中長期來看,世界經濟較大幾率會形成中美雙核驅動,讓更多國家參與其中形成大循環格局,且未來壹段時間內,中美之間在部分領域的脫鉤可能會繼續,但經濟結構互補決定了完全脫鉤是不可能的。
稍早5月12日,中美在瑞士日內瓦達成初步經貿協議,雙方同意大幅降低關稅水准,並建立磋商和會談機制,繼續就經貿關系進行協商。同時預計9日也將在英國召開進壹步中美貿易談判。
觀察未來局勢,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指出,現在預測中美貿易走向是壹件很復雜的事,原因之壹在於川普將關稅作為壹種談判籌碼,讓談判存在高度不確定性,這就導致美國關稅政策已超越了傳統的政策框架和博弈框架,認為現在需要更多關注壹些周邊因素,如金融市場、兩黨沖突等。
劉元春進壹步表示,從過去幾個月的情況來看,金融市場動蕩、通膨、以及稀土等關鍵要素供應制約,壹定程度上影響著貿易談判進程和美國態度,加上美國內部政治分化加劇,很可能是影響下壹步談判進程的關鍵變數,甚至可能超越上述前叁種力量,需要予以高度關注。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斌更提出全球經濟“兩驅化”的假設,也就是中美雙方在部分領域自主獨立,兩者之間會互通有無,而歐盟、東盟、非洲、拉丁美洲等中堅力量會同時與中美保持經濟和政治上的聯系。
對外經貿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也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未來的世界貿易和經濟可能是雙頭驅動,中美之間的貿易聯系很可能從直接聯系,轉向壹種更擴散化的間接聯系。他說這種情況實際上已經發生了,過去幾年,通過第叁方廠商中轉,中美之間的互相依賴還在提高,未來“連接國”的地位或會越來越高,且在可預見的未來,會有更多國家地區參與到中美之間的經濟大循環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