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7 | 來源: 自由亞洲 | 有3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過緊日子”成中國全民現狀】
【降薪、裁員、通縮叁重夾擊】… pic.twitter.com/qyAPUeMPQU— 自由亞洲電台 (@RFA_Chinese) June 17, 2025
中國北京、浙江等地政府機構、國有企業近期再次傳出減薪消息。無論是公務員、央企白領,還是民企員工,幾乎所有家庭都在“勒緊褲腰帶”。從辦公室到菜市場,收入銳減引發消費信心崩塌的連鎖反應。有評論指出,壹場深層的經濟與社會信任危機,正在浮現。
隨著經濟環境持續惡化,2025年初以來,中國普通家庭的壓力日益突顯。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是某央企基層員工,他本周壹(6月16日)接受本台采訪時大吐苦水:“我原本壹個月拿六千元,現在只剩伍千了,有些津貼也沒了,我老婆她們公司(民企)有的人減工資,有的人接到裁員通知,說做到柒月底。”
另壹名在北京國企工作的馬先生也透露,自2023年以來,公司已進行兩輪減薪裁員。“基本工資縮水,公司還取消了餐補和交通補貼。今年工作實際減幅按不同職位減5%,到20%,原來兩叁個人做的工作,現在要壹個人來做,整體忙得不可開交。”
為了應對開支壓力,部分員工不得不兼差維持生活。吳先生說:“我現在只能到外面找活幹,但也不好找,只得托朋友介紹壹些企業外包的設計類業務。”
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25年起,包括中金公司、國家開發銀行等在內的央企都在采取“優化措施”,以降低成本。據財新網早前報道,中國27家中央金融類企業已經陸續開始實施薪酬限制措施。這些措施主要針對高管和員工的薪酬,目標是將年薪上限設定在100萬元人民幣,且中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酬可能被削減壹半。?
據中金公司壹名基層員工透露:“我們整棟樓的人幾乎都降薪了,有最低級別的也要降薪5%,中高薪員工聽說降得更多。”
公務員體系“象征性”降薪已成實質性壓縮
浙江諸暨的鄭先生表示,該省公務員普遍被納入降薪范圍:“我的壹個朋友是公務員,聽說今年普通公務員的壹年的工資又降了伍六萬元,科級以上降八到拾萬,再高壹點的降拾伍萬左右。前年已經降過壹次了。今年再降薪。不過,公務員工資本來就高,降薪是應該的。”
去年,浙江省財政廳公布的《2023年公布的預算(草案)》顯示,該省國有土地出讓收入同比銳減25%,導致行政支出大幅削減。這種財政緊張的局面在全國多地蔓延。
山東青島居民耿先生告訴本台:“我的壹個親戚在縣當公務員,聽說壹些鄉鎮幹部薪水打折,除了發柒成,還延遲發放。現在縣財政也沒錢,派出所警察的福利也比以前少了。”
在廣東,壹位法律界人士表示,多個地區的警察薪資水平已大幅回落:“年薪從前年的30萬元下滑到20萬元。”東莞壹名國有銀行中層職員也透露:“我們兩年降了30%,績效獎金幾乎全砍。”
另據X平台賬號“李老師不是你老師”發布的圖文顯示,6月15日,山東壹名博主曝光縣級財政困難。 他縣副科級幹部的表妹稱,近兩年縣裡壹塊土地也沒賣出去,很多房地產項目停著。縣財政負債較多,壹直沒緩過勁來。她們部門去年8月份用於辦公的租車費用,到現在也沒能兌現和支付。她自己出差的費用,半年了也壹直沒報銷。
消費市場驟冷 通縮壓力蔓延
山東居民孟先生指出,政府雖然力圖刺激內需,但降薪潮導致居民收入縮水,消費力被嚴重壓制。他告訴本台:“價格戰成為許多小商戶最後的掙扎,比如我們這裡好的排骨才賣人民幣拾贰塊錢壹斤,生豬收購價才幾塊錢。豬肉價格直線下滑,連帶餐廳也拼命打折求生,這樣搞不是競爭,是互相拖垮。”
北京海澱居民蘇女士也憂心忡忡:“我們這邊小超市在瘋狂壓價,我怕再撐幾個月全倒閉了。”她觀察到日常消費大幅縮水,從“品牌替換”開始,延伸到減少聚餐、削減娛樂:“現在全家每周六聚餐壹次,兒子,兒媳婦和孫子去壹次我家附近的餐館,以前壹周去兩叁次。”
盡管中國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第壹季度經濟“總體平穩”,但地方財政數據卻揭示另壹面。例如,浙江省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僅增0.2%,稅收反而下降0.3%,非稅收入增長1.8%,其中多數來自罰款與“非常規項目”。
江蘇經濟學者吳勤學分析,國企減薪、民企關停、商戶惡性競爭,代表地方財政狀況持續惡化。他說:“政府沒錢管人,百姓沒人願意花錢。我們從體制內的減薪,到普通民眾的消費崩塌,整個社會正在悄然形成壹個自上而下的‘緊縮鏈條’。”-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