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9 | 來源: 紐約時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台灣宜蘭的仁澤地熱發電廠。
中國的軍事刊物《艦船知識》最近發文直指台灣的其中壹個軟肋。這個中國壹直聲稱是其領土並威脅要實現統壹的自治島嶼對能源進口的依賴度超過96%。
其中石油、煤炭和液化天然氣主要通過海運抵達,且大部分石油來自中東。該雜志稱,中國可通過封鎖這些運輸船只實現“不戰而勝”。
中國近期的環台軍演模擬了此類封鎖行動。這些舉措不僅會重創台灣,還可能令全球經濟陷入停滯,因為全球先進計算機芯片的主要產能集中在台灣。
核能和核廢料專家托馬斯·艾薩克斯表示,所有國家都需要多種能源組合,以確保燃料供應的安全。“但對台灣來說,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要高出壹個數量級,”他說。
包括耗電量巨大的芯片工廠在內,台灣的制造業消耗了全島逾叁分之壹的能源供應。隨著台積電等芯片制造商在台灣建造更多工廠以滿足人工智能芯片飆升的需求,確保電力自主對台灣而言愈發重要。
台灣中油把原本用於石油開采的鑽機進行改造,用來打地熱井,深度超過3000米。
為蘋果和英偉達代工的台積電目前在台灣運營17座工廠,並計劃今年再建六座。英偉達、谷歌和亞馬遜也已宣布在台投資。當局預計,未來伍年內為滿足人工智能產業的爆發性需求,全島電力需求將增長13%。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谷立言(Raymond Greene)在3月的壹次商業高管聚會上表示:“裝滿人工智能服務器的數據中心、日益精密的半導體、最先進的晶圓廠——所有這些先進的工業突破都需要前所未有的能源消耗量。”
隨著台灣能源需求的增長,其增加清潔能源供應的努力變得更加重要——也更難實現。2016年,台灣當局誓言到今年將有20%的能源來自可再生能源。但到了去年,官員們承認無法實現這壹目標,並將目標下調至約15%。-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