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0 | 来源: 李宇琛的卧薪尝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作者:李宇琛
近来有两桩事,在舆论场上各自投下了不小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却汇流到了一处。
这两桩事,都与“监听”这个刺耳的词有关,主角都是:
身在北京的法律界人士。
若想看得真切,就得先细细地将它们分辨清楚,再合在一处看,才能发现那个潜藏在水面之下的、真正值得我们警惕的大问题。
清华大学的劳东燕教授,是当今中国一位极有影响力的公法学者。
她的言说,向来以理性、克制和深厚的法学素养为底色。
这样一位知识分子,最近却公开叙述了一段颇为“不理性”的遭遇。
起因是她手机日历上,凭空出现的一句话:
又能领报销金咯,别错过。
这句话,精准对应了她前一天与学生在办公室的私下谈话。
她推断,这背后可能涉及对她通讯的侵犯,而侵犯者,她怀疑是某个:
外地的公权部门。
于是,劳教授做了一件最符合她身份和信仰的事——报警。
然而,正是这次求助,让一个具体而微的法治困境,如标本般被呈现出来。
在派出所里,笔录做了,情况也说了。但当她索要一张天经地义的法定文书时,却遭遇了软性的、但无比坚决的阻力。
那张文书叫:
报案回执。
警方的选择题是:
要么,接受一份将“被监听”这一严重指控,大事化小、篡改为另一桩事的《不予立案告知书》;要么,你连证明自己来过、报过案的凭据都拿不到。
那个被篡改的案由是:
手机备忘录被人添加一句话。
劳教授争辩,说案由该据实写。那位警官告诉她,怎么写报称案由,是:
他们的权力。
这桩事,材料看似简单,但它提出的问题却一点也不简单。
它首先拷问的是程序的尊严。
当一个公民,甚至还是顶尖的法学家,连启动法律程序的第一份文件都拿不到,甚至被要求接受一个歪曲事实的官方记录时,我们所谈论的法治,它的根基又在哪里?
更深一层看,这反映了一种令人不安的权力姿态。
海淀警方为何对一张小小的回执如此忌惮?
答案恐怕就在劳教授怀疑的那个“外地公权力”上。
这种权力间的默契,比公然的违法行为更具腐蚀性,因为它让公民在面对跨地域的权力侵害时,陷入:
求告无门。
如果说劳教授的遭遇,是一次冷静的、理论层面的程序之问,那么北京律师刘佳佳所经历的,则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残酷无比的现实风暴。
这场风暴的中心,在石家庄那座名为“银河宾馆”的建筑里。它的另一个名字,是:
石家庄市公安局执法办案中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