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1 | 来源: 国家人文历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5年6月11日,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卑诗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伯纳比市宣布,将于11月15日就1892年至1947年间实施的,针对华裔的歧视政策正式致歉。
19世纪中后期,成千上万的华工远渡重洋,以血汗乃至生命铺就了太平洋铁路,不仅物理上贯通了加拿大东西海岸,也为卑诗省于1871年加入联邦奠定了基础。然而,1885年颁布的《华人移民法案》(1885年人头税条例)首次将“人头税”写入立法;1923年修订的《华人移民法案》(1923年排华法案)则以“零配额”取代高额人头税,几近全面禁止华裔入境与入籍,直至1947年才被废止。与此同时,省、市、镇各级政府也陆续颁布排华地方法规,据全加华人协进会统计,此类法案多达223项。
近年来,随着华裔群体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各界对这段“排华”历史的反思呼声越来越高。自2005年以来,加拿大联邦政府、新威斯敏斯特市政府、卑诗省政府和温哥华市政府相继为历史上对华裔的系统性歧视政策公开道歉;伯纳比市的行动,正是这一持续反思与和解进程中的又一次重要举措。
太平洋铁路与华工的血泪历史
加拿大全境的统一与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作为一项国家级的工程,铁路建设迫切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当时加拿大劳动力短缺,无法满足建设需求。为此,加拿大政府决定从中国劳工中寻求帮助。
而实际上,在加拿大主动征召华工修建铁路前,部分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已经先行抵达加拿大。这其中的原因,首先就是鸦片战争后,各类需要大额赔款的不平等条约签订,恶化了原本就存在的苛捐杂税与人口膨胀问题,经济衰退与政局动荡交织,导致民众生计艰难,大批中国人被迫移民海外以谋求生计。
与此同时,美国在废除奴隶制度后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急剧上升,许多华工签署“苦力合同”前往美国务工,由此打开了通往北美特别是加拿大的移民通道。-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