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1 | 來源: 差評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自打沾上 AI 和大模型推理訓練之後,在這個領域沒啥對手的老黃,高端顯卡眼瞅著越賣越貴。到頭來,連帶著我們這群臭打游戲的也遭了秧,想要高性能的顯卡就得加錢。。。
但是最近看到壹條新聞,讓我感覺擺脫老黃的統治,買上便宜的顯卡,也不是沒有可能。
事情是這樣的,澳大利亞有家公司叫 Cortical Labs,推出了壹台能將人類腦細胞與硅芯片結合的生物計算機,用人類神經元處理數據,直接 “ 活體計算 ”。
這個技術再發展發展,恐怕下壹步就是培養出更接近大腦的器官,是不是感覺黑客帝國要上演現實版了?
但先別急,相信有不少人看到這裡的第壹反應,是質疑這件新聞的真實性,以及好奇這個事情的原理。接下來咱們壹個個慢慢聊。
想要搞懂這個顛覆咱們認知的事情,得先確立幾個基本的概念。
首先,將成熟的體細胞重新編程為多能幹細胞,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早在 2012年,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就發現了 iPSC(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 )技術。
根據這個技術,理論上可以在體外大規模培養人體幹細胞,還可以利用幹細胞的全能特性,定向去誘導分化出具備特定功能的人體細胞。
而且利用 iPSC技術培育類器官( 如微型肝髒 ),或者修補受損組織等相關的醫療用途,可以說是很常見了。
其次,通過主動向細胞發送電信號、再收集記錄細胞發出的電信號,可以實現硅基芯片與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
也就是,我們可以通過放電,告訴細胞目前發生了啥,還可以通過監測記錄細胞的放電,搞明白它想表達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