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6 | 來源: raveK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前幾天認識壹個新朋友。
在壹起聊天時,我們聊到閒暇生活會做什麼,她突然道:“我手機裡沒有抖音,我從不刷抖音。”
接著,她露出壹種略帶有優越感的表情,對著短視頻和透出的網紅音樂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我感覺那樣特別low。”
聽到這裡,抖音收藏了很多優質視頻內容的我,第壹時間想要反駁她。
但轉念壹想,難道她說的不對嗎?
我在無數個應該睡覺的夜晚,總是習慣性點開抖音,壹條條短視頻充斥著我的腦神經,壹會兒哭壹會兒笑,情緒隨著短視頻的變化而變化,原本應該睡覺的22點變成23點,又變成0點......
不得不承認,刷短視頻確實令人沉迷。
仔細想想,其實原因就在我們自己身上。
01 簡單的多巴胺
每次手指上滑,都會隨機出現壹些我喜愛的領域內的內容,比如搞笑的、尷尬的、驚艷的、感動的。
這些短視頻經過層層篩選,精准推送,在屏幕裡變成了刺激大腦的多巴胺,讓人總有“再刷壹條”、“再看最後壹條”、“下壹條會是什麼”的渴望。
最近比較火的抖音情感類小作文,壹段傷感的文字,配上悲情的高潮副歌,讓無數人深夜emo,評論區更是寫滿了故事。
其實有好幾次我發現,當你把音樂關閉的時候,視頻裡的文字突然索然無味。
字節跳動的工程師曾說:
“抖音必須要把聲音畫面同時結合起來看,洗腦的音樂加上抽象的內容,是讓用戶沉浸其中的重要手段之壹。”
“如果你把聲音完全關閉再看這個視頻,你可能不僅不會覺得有意思,甚至可能還會覺得有壹種羞恥感。”
你以為的強烈情緒,只是最簡單的聲樂刺激。
02 瓦解時間感知
根據數據統計,互聯網每人停留在短視頻的時間是15秒。
15秒短視頻如同“嗑瓜子”,只需要簡單動壹動手指,就可以獲得感官上的及時反饋,秒獲愉悅,像“嗑瓜子”壹樣,越刷越停不下來。
片段式的內容容易制造出“未完成感”,讓我們不停地反復觀看,或者不停刷著新的內容,補全那個不滿足的缺口。
有很多朋友說過,當她們躺在床上,無意識地刷了拾幾條視頻,才發現自己什麼都沒看進去。
這種可怕的“無意識刷屏”,會讓我們瓦解時間的概念,不知不覺滑動手機,幾個小時的時間轉瞬即逝。
03 精准投喂的算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男生和女生的抖音是完全不同的。
當我拿著另壹個人的手機刷短視頻時,會嚴重懷疑我們用的是不是同壹個社交軟件。
像我喜歡停留在萌寵、美食、旅游視頻的用戶,基本刷壹刷全都是精准的高質量的相似內容推送,我在同樣的視頻停留的時間越長時,抖音會記住我的喜好,打造出符合我“個性化喜好”的軟件。-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