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6 | 來源: 39健康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李先生今年50歲,早年家裡拆遷分了多套房子,之後他壹直靠收租生活。實現了經濟自由的他對於自己的健康拾分關注,每天都會進行壹次全身性的體檢。
尤其是在上了年紀之後,還會每天額外做腫瘤標志物檢查,今年年初的檢查結果依舊良好,各項指標都處於合理范圍內。
大約從上個月開始,李先生身上時不時出現腹痛症狀,他開始以為是吃壞了肚子,但吃了幾天胃腸道藥物症狀還是沒能緩解。這讓他感覺情況不對,趕緊去醫院預約胃腸道檢查。經檢查發現,腸道內存在異常病灶,病理活檢提示惡性腫瘤。
這讓他難以接受,自己半年前才做的檢查,當時指標都好好的,這怎麼才半年時間就癌症了?
在跟醫生溝通得知,李先生屬於腫瘤標志物不敏感人群,而且腫瘤標志物不能作為篩查癌症的“金標准”!
壹、年年體檢,為何突然確診癌症?
很多早期癌症身體不會有特異性症狀,只能通過體檢發現。但體檢得做針對性的防癌檢查,如早期肺癌需要通過胸部CT發現、腸癌需要通過腸鏡檢查發現等,只做普通的胸片、大便常規或是腫瘤標志物CEA很可能會漏診。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生潘戰和對此表示,任何檢查都不是萬能的。即便是針對性較強的防癌篩查,結果也是相對的而非絕對。以乳腺癌為例,進行常規的健康體檢或腫瘤標志物檢查,結果正常也說明不了任何問題。即便是進行鉬靶、乳腺彩超檢查,發現乳腺癌的概率也並非100%。
再加上,並非所有的癌症都有有效的篩查手段,如淋巴瘤、腦腫瘤、胰腺癌、膽管癌等都缺乏針對性的篩查手段。
至於腫瘤標志物檢查,更多是作為腫瘤篩查的輔助手段,判斷是否患癌需要結合其他臨床檢查結果來綜合判斷。
目前沒有100%敏感的腫瘤標志物,腫瘤標志物指標上升不壹定是患癌,可能與局部炎症、慢性疾病、藥物、睡眠不足等因素相關。發現指標上升不要過於慌張,要及時咨詢專業醫生,配合其他檢查進行綜合判斷。
贰、有沒有必要做“防癌體檢”?
這時候有人要說了,既然防癌體檢不能100%查出癌症,那不就沒必要做了?反正也查不出,幹嘛去花那個冤枉錢呢?
這個想法非常錯誤!早期發現癌症可顯著提高癌症的治愈率,大部分癌症早期沒有明顯症狀,會在體內潛伏性生長。這個時候進行防癌檢查,可以很大幾率發現早期癌症並盡早進行幹預,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主任醫生張凱表示,防癌體檢對於預防癌症以及避免癌症所致的死亡意義重大。
其實,壹些常見的癌症,都可以通過防癌體檢及時發現,這幾個檢查高危人群壹定要做。
1、腸、胃鏡
很多人對胃腸道檢查拾分抗拒,在醫生明確建議進行檢查時也會選擇拒絕。實際上,現在都有無痛性的胃腸鏡檢查,相當於睡壹覺醒來檢查就做完了。
通過胃腸道檢查可清楚觀察到食道、胃部、腸道內的真實情況,壹旦發現有可疑息肉也可以及時切除並進行病理活檢,是診斷胃腸道癌症的“金標准”。
2、甲胎蛋白與肝髒B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