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6 | 來源: 上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陳鴻達:由於中國各類官方的經建統計數據可信度差,因此當年國務總理李克強特別篩選壹些與能源使用相關的數據,以輔助其掌握真實的經濟現況,世人稱之為李克強指數。 因此若想知道其真實經濟情況,可能就必須從社會的壹些蛛絲馬跡來拼湊出來。 近來中國境內伍星級飯店驟減應可反映出中國消費的急凍,而中國經商環境惡化也可從大企業積欠供應鏈貨款窺見壹斑。
伍年消失百余家伍星級飯店
根據中國的文化和旅游部統計,該國伍星級酒店在2020年有850家,但截至去年底僅剩736家,不過5年時間減少114家。 這是壹個值得深究的指標,除了反映中國經濟的困頓外,也可觀察中國是否開始走向鎖國的道路。 過去幾年中國各地競相興建伍星級飯店,並且從壹、贰線城市蔓延到叁、肆線城市。 除了反映出當地經濟活躍外,也滿足大量外國觀光客與外籍商務人士的需求,壹時好不風光。 但2020年疫情打擊後,這些往往雄踞各城市黃金地段的伍星級飯店紛紛傳出住宿人數銳減。 經營者雖然降低房價,但住房率還是節節下降。 飯店無法維持應有的服務水平,因此大量被降級,甚至關門大吉。
這背後原因除了景氣不佳,國內民眾消費能力降低外,外國人不來了也是主要原因。 根據統計在2019年中國接待外國游客人數高達9800萬人次,疫情期間降到不足1000萬人次。 但現在即使疫情過去幾年了,2024年外國游客只有2600萬人次,不到之前的叁分之壹。 這中間中國也是有努力爭取外國觀光客,例如擴大免簽范圍與停留時間,並加強多語言的觀光服務。 但這幾年中國不管是內政或外交的種種作為,讓西方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下降。 甚至美國與澳洲等國,更對其人民人身安全提出示警,建議其國民重新考慮是否前往中國旅行。
除了需求面因素之外,這些伍星級飯店成也房地產,敗也房地產。 因為許多飯店背後的金主其實是房地產業者,因此和房地產景氣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過去在炒房時,飯店與住房兩者互相拉抬,甚至許多地方政府在圈地蓋房子時,還要求開發業者必須要蓋伍星級飯店。 現在房地產泡沫破了,這些飯店也失去支撐,骨牌效應應該還會持續壹段時間。
系統性積欠供應鏈貨款
在中國大型企業積欠供應商貨款的情形越來越嚴重,大家都知道這不是健全經商環境應有的現象,因此今(2025)年4月通過的“民營經濟促進法”也特別指出這告現象不對,但卻提不出具提的改善作為。 以比亞迪為例,這個當今全球產量最大的電動車公司,其苛扣下游供應商的作法,來支持其“零公裡贰手車”等割喉競爭手段,在在都令人對該公司能否永續經營下去感到質疑。 這也顯示出中國經商環境的惡化,並聯想到之前恒大地產的類似做為對整個社會的沖擊。
比亞迪采類似“恒大商票”的方式,自創“迪鏈”向供應商發行“電子債權憑證”來支付供應商,而不是比依“票據法”開立商業票據。 這些下游供應商收到“迪鏈”後,就進入漫長的等待期。 壹般來說比亞迪采用月結30-60天信用期+6-8個月迪鏈的結算模式,因此實際付款周期延長至8-10個月。 供應商可持有到期後向比亞迪兌付現金,但供應商若需現金,則需支付高額貼息(5%-10%),變相壓縮利潤。
這延後付款的方式,幾乎是所有中國汽車公司或大企業的共同作法,只是比亞迪積欠貨款最嚴重,也苦了眾多的供應商。 這些大企業透過“供應鏈金融”綁定供應商,將中小供應商納入自身金融體系,以增強供應鏈控制力。 同時規避相關金融監管,“降低”財報負債金額。 以去年為例,比亞迪“迪鏈”累積無息的欠款超4000億人民幣,自己省了龐大的利息支出。 為了平息眾怒,比亞迪日前宣布將對供應商貨款的支付期間統壹為60天,但是否做到還有待觀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