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9 | 来源: 显微故事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近一两年,“夹心中年人”(30-40岁群体,介于年轻人和45岁中年群体中的一代)的焦虑愈发显着。
押宝比特币、黄金抢购、倒卖潮玩…… 一系列操作背后,是这代人对资产缩水的恐慌与未来的不安。他们不愿放过任何一个可能 “赚钱” 的机会,一场隐秘的财产保卫战,正在这群人中心照不宣地展开。
以至于社交媒体上,每个疑似 “赚钱风口”的帖子下,都挤满了三连问:“是什么”“怎么做”“可以带吗”;技术分析的投资帖下,总有人晒出操作记录和持仓截图求教。
不仅普通人如此,连香港(专题)、日本(专题)、美国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因业绩增长放缓,将比特币投资收益作为维护股价的手段,创业公司更以此作为融资筹码。
在看似无计可施的市场环境中,一批嗅觉敏锐的年轻人凭借前瞻眼光,早早布局押注比特币等资产。
正是因为抢占了入场先机,即便他们仅用最朴素的 “持币待涨” 策略,不参与任何交易操作,也因选对了赛道而收获颇丰。
从某种意义而言,这恰恰揭示了当下投资的核心逻辑:选对方向后,懂得沉淀与等待,依然是致胜的主旋律。
时代从不会辜负善于沉淀的人,以下是他们的真实故事:
去年,当各大银行存款利率集体跌入 "1 时代",35 岁的秦健和同龄人们不约而同踏上了与通胀赛跑的理财突围战。
这场看似精明的博弈,却在现实中演变成充满暗礁的冒险 —— 就像秦健在上海内环买下的那套 40 平米 "老破小",曾被视为对抗通胀的利器,最终却成了套牢现金流的漩涡。
2024年上海楼市,内环内楼龄超 30年的小户型正成为投资新宠。这类总价百万左右的老公房,因月租金可达 4000-5000 元、被中介包装成好投资、低成本上车的香饽饽。
图 | 社交媒体上关于老破小的收益内容
秦健算过一笔账:他看上的120万元的老公房,若按中介承诺的 4200 元 / 月租金,年租售比可达4.2%,远超银行 3 年期大额存单不足 2% 的利率——120 万元本金,租房 3 年可获15.1 万元收益,几乎是存款利息(7.2 万元)的两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