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1 | 來源: 環球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美國政府4月9日設定的90天“對等關稅”寬限期即將到期,據美聯社此前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专题)表示,他無意再延長“關稅暫停期”,在臨近最後期限7月9日前,美國政府將發函通知相關國家和地區:除非與美國達成協議,否則貿易懲罰措施將生效。
截至7月1日,除與英國達成壹項有限協議外,美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都尚未達成協議。美國與各方的貿易談判主要“卡”在哪?在最後壹周“踩點”達成協議的前景怎麼樣?《環球時報》記者逐壹盤點。
歐盟:或將同美達成“粗略協議”
據彭博社7月1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歐盟願意與美國達成壹項貿易安排,同意美方對大部分歐盟出口商品征收10%的統壹關稅,但希望美方在制藥、酒精、半導體和商用飛機等關鍵領域實行更低稅率。
報道稱,歐盟還在推動美方通過設定配額或給予豁免,以實質性降低對歐盟汽車及零部件25%的關稅,以及對鋼鐵和鋁50%的高關稅。歐盟委員會認為,雖然整體安排略偏向美國,但仍在可接受范圍內。
消息人士稱,在下周談判截止日前,雙方面臨肆種可能結果:達成壹項雖不對等但可接受的協議;達成壹項歐盟難以接受的美方方案;延長談判期限;或特朗普政府退出談判並加征關稅。如出現最後壹種情況,歐盟可能將采取全面反制措施。
另據路透社報道,歐盟貿易專員塞夫科維奇本周將與美國貿易代表格裡爾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舉行會談。他表示,歐盟已收到美方提交的首份協議草案,談判已從交換意見階段進入起草文本階段,“這是壹個積極信號”。
北京外國語大學區域與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歐美貿易談判的壹大挑戰在於,雙方在壹些領域的競爭較為激烈,如特朗普拾分重視的汽車產業,歐美同質競爭度很高。
他分析認為,歐盟的壹大談判策略是通過“主動讓步”達成與美國的妥協,如歐盟提出可加大對美投資、購買更多美國產品,但截至目前,美國尚未完全“買賬”。他認為,歐洲在經貿、能源、安全等領域對美國的依賴進壹步強化了美國對歐的施壓策略。美國認為,歐盟在談判中能打的“牌”不多,就算在經貿方面無法達成協議,美國也可在其他領域逼迫歐盟讓步。
另據《紐約(专题)時報》6月30日報道,經過數月拉鋸,雙方可能在未來兩周內達成壹項無法完全滿足任何壹方目標的初步協議,但其內容“很難被視為真正的協議”。與此同時,談判破裂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日韓:汽車關稅是核心,各方都不願讓步
媒體公開報道顯示,汽車關稅是日美貿易談判的核心議題。6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日本(专题)的汽車貿易不公平,暗示不會在向進口車加征25%關稅的問題上做出讓步。分析認為,這顯示出汽車關稅問題讓日美談判進展艱難。
另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稱,當前日本汽車對美出口正在遭受重創。日美已經舉行了柒輪關稅談判,但美方並不接受日方降低稅率要求。
“日美都非常看重各自汽車出口的競爭力,雙方都不願讓步。”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劉軍紅對《環球時報》表示,為爭取美國下調汽車關稅,日本在每壹輪談判中都拿出了“替代方案”,如在高端半導體生產、輪船和飛機制造、稀土技術上與美國展開合作。
他認為,只要汽車關稅能降到較低水平(2.5%或零關稅),美國提出的幾乎所有條件,日本似乎都願意照單全收。然而,美國在汽車問題上的立場也拾分強硬,堅持如果美國汽車不能出口到日本,那麼關稅問題就“免談”。
劉軍紅表示,在汽車問題上的分歧不解決,日美就很難達成貿易協議。“對於日本來說,政府是在替產業界進行談判。所以,接下來要看日本汽車產業界是否會向美國‘松口’。”
汽車關稅同樣是韓美談判的焦點。新加坡《聯合早報》分析認為,韓國是汽車、半導體和電池的主要制造中心,韓國目前國內消費疲軟,若美國落實25%對等關稅,勢必將進壹步削弱韓國經濟。
另據香港(专题)《大公報》報道,4月韓國汽車出口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3.8%,其中對美國出口額下降19.6%。不過,韓國總統李在明5月18日在競選時表示,沒有必要急於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強調談判時必須將韓國的利益放在首位。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朝鮮(专题)半島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韓國不急於談成協議。“過早談成未必有好處。韓國希望觀望日本、歐盟等競爭對手與美國的談判進展。”另壹方面,李在明政府剛上台,內閣尚未到位,也可能以此為由要求美國“寬限時間”。-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