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2 | 來源: 中時新聞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025年4月,北京對7種稀土元素及其衍生的永久磁鐵(permanent magnets)實施出口管制。這些材料構成了現代生活與現代戰爭的基礎,舉凡風力發電機、無人機、戰斗機,甚至網路資料中心,都仰賴稀土制成的高效能磁鐵。有專家直言,美國在稀土戰中已敗給中國大陸,而留給華府的時間已經不多。
根據《CNBC》壹篇專欄指出,雖然美國早在15年前就已察覺自身在關鍵礦物供應鏈上過度集中、脆弱,且深受中國控制,但歷屆政府始終缺乏足夠緊迫感與連貫策略加以應對。如今,這些被忽視的後果已狠狠掐住美國的喉嚨,正全面沖擊全國的商業與國防領域。
專欄作者、國際政策與貿易分析師麥尼爾(Dewardric McNeal)指出,歐洲與北美地區的數拾家企業表示,北京的出口許可程序極具侵入性——要求企業提交詳盡的生產數據、最終用途說明、廠房照片、客戶名單與交易紀錄。壹些申請人甚至因未能提供最終用戶的照片或文件而遭拒。多位企業高層表示,這項流程簡直就是「官方的信息提取行動」。
雖然企業被建議避免提供敏感的智慧財產資訊,但若省略關鍵細節,申請可能就會被無限期擱置。對於處於國防供應鏈中的企業而言,這樣的情況尤其令人憂心:寶貴的商業情報可能被用來繪制競爭對手圖譜、幹擾價格機制,甚至加速中國本土替代品的發展。
這不僅是出口許可的問題,更是壹場針對全球產業的「競爭性監控行動」。在美國尚未建立起安全且自主的關鍵礦物供應鏈能力前,仍將持續暴露於供應中斷與數據外泄的風險之中。
當前北京在稀土產業擁有壓倒性優勢,掌握全球約70%的開采量、超過90%的精煉能力,並生產全球92%的釹鐵硼磁鐵,廣泛應用於國防與新能源領域。這壹主導地位來自長年補貼與全球供應鏈的布局。
相較之下,美國盡管擁有如山口礦(Mountain Pass)等開采基地,卻因缺乏下游精煉能力而難以自主運作。川普政府雖試圖擴大投資,國防部與能源部亦提供補助,但整體發展仍遠遠落後中國大陸。
此外,中國大陸也早已深入非洲與拉丁美洲市場,與剛果民主共和國、玻利維亞、智利等國建立合作,投資港口、鐵路與精煉設施;反觀美國在這方面的參與則顯得零散,仍以「價值導向」為主,雖強調透明與治理原則,卻在關鍵礦物議題上推動有限。
盡管近期中美於倫敦達成稀土出口協議,暫時爭取了時間,但若缺乏戰略規劃,再加上國會對潔淨能源與產業預算的掣肘,恐使供應鏈重建再次陷入停滯。
麥尼爾呼吁,美國應將關鍵礦物視為地緣政治工具,而非單純的商品。北京早已如此行事。要擺脫對陸的依賴,美國不能只靠開采許可與短期資金,而需建立壹套有系統、長期性的國家戰略,並與可靠的盟友攜手打造完整的供應鏈,從開采、精煉、磁鐵生產到回收,每壹環節都不可偏廢。
北京的「六個月出口寬限期」並非解方,而是壹場壓力測試,用來檢視美國是否能專注並立即行動,還是再次退回自滿與拖延。北京押注美國仍將無動於衷,而華府則必須以真正的緊迫感、團結意志與具體戰略予以回應。
最後,麥尼爾警告:「時間還有,但不多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