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2 | 来源: 丁香园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被列为 2B 类致癌物多年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最新研究,又将它“升级”成了 2A 类致癌物。
然而,多项覆盖人群近百万的研究却证明,它与癌症并无关联。
一边是 IARC 的认证,一边是高质量的研究,到底该相信哪个结论?
“最热门材料”和 2A 类致癌物
史蒂夫是一位骨科医生,一次在参加学术会议的休息室里,他发现自己不受控制地用记号笔在墙上乱涂乱画,还用肥皂在卫生间的镜子上写字。
与此同时,他的左手不停颤抖,耳中嗡嗡作响,一遍一遍重复自己的话,这让他几近崩溃。
为了搞清楚自己到底怎么回事,离开会场后史蒂夫立刻给自己抽血化验,结果显示,他血液里“钴”的含量是正常值的 100 倍。
于是他猛地回想起,几个月前,他刚刚做完髋关节置换手术。[1]
髋关节置换手术,最早可追溯至 1891 年,一名德国医生用象牙替换股骨头,并用镀镍螺钉固定。
到了 20 世纪,更多医生开始探索关节置换的新方式。1938 年,一名英国医生用不锈钢作为制作人工髋关节的假体材料,第一次完成了全髋关节置换术。[2]
之后过了约 20 年,另一位英国骨科医生首次引入了低摩擦关节置换术的概念,将小直径金属股骨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臼杯配对,显著减少了磨损、延长了植入物的使用寿命。 [3.4]
从此,全髋关节置换术一跃成为“20 世纪的骨科手术”。
历史上用到过的人工髋关节
在骨科医生们探索最适合的人工关节材料时,钴逐渐登上舞台。
实际上,钴在更早之前就已经应用于口腔科。1932 年,为了寻找比金更经济的人工牙种植体材料,一种由 65% 钴、30% 铬、5% 钼及其他元素组成的新型钴合金被发明了出来,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和强大的机械性能。[4.5]
种植体与人工关节颇为异曲同工,因此骨科医生们很快也注意到了这种新材料。在动物模型上试验后,骨科医生们发现,由铜、黄铜、镀锌铁、钒钢、普通钢、镀银铜等材料制成的螺钉,均容易在骨骼中引起了不良反应,最终导致植入体松动,只有这种钴-铬-钼合金最为坚挺。[4]
自此,钴合金一战成名,逐渐成为最热门的髋关节置换术材料。
不过,“热门”也同时意味着对其安全性更严格、更全面的审视。“热门”没多久,隶属于 WHO 的 IARC,就将钴金属归为 2B 类致癌物,即“可能对人类致癌”。[6]-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