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4 | 來源: 風傳媒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馬英九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胡又天:6月26日馬英九第肆次參觀大陸離開前演講脫稿,宣稱兩岸統壹必須尊重台灣人的意願,如何評價? 我的答案如下:馬英九是那種,真在乎別人看法的人。
常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馬英九就是個壹輩子拘於小節的人。 什麼是“小節”? 就是他所認知、所接受的道德教養、主流輿論、普世價值。 所以,只要你能在輿論場上成功主導“小節”,你就可以牽住他。
換句話說,誰能帶到風向,誰就能在馬英九心中打下思想鋼印。 而因為時代變化很快,他的思想鋼印就很多,而他又念舊,哪壹個都拋不掉,後來的鋼印也覆蓋不了前面的,所以即便彼此沖突,他還是壹個也不願放棄,他只想找到、做到壹個能尊重所有人想法,對大家都好的路。 即便這愈來愈不可能,也被越來越多人鄙夷、嘲笑,他還是這麼個想法,也還是這麼個做法。 所以我對他的評語是“愚不可及”。
這是壹個正面評價,因為智者千慮必有壹失,只要有壹失,我們嗜血的鍵政網友就可以把你踩死; 而愚者,就是在座各位不願做,就算裝也裝不像的,可有時候還真就需要壹個愚者,來在事已似無可為的時候,再為你多說壹句話,再給人多壹點緩沖,即便這已無用,或者已是負作用。
兩蔣時代,主流是傳統儒家思想加近代國族主義,也就是叁民主義,他就是那底下的模范生。 他的大學時期,保釣運動興起,壹時間在輿論上鋒芒旺盛,蓋過了壹味求穩的國民黨主流口徑,他又和裡面許多人來往、交友,想要得到他們的認可與認同,但夏潮的毛鑄倫主席說得好:“保釣運動到最後,不是走向統就是走向獨,不管哪壹種都會危害到國民黨的統治。 ”(這是他親口跟我說的)而馬英九想要兩面討好,自然就不會被認可,那些搞運動的壹看就知道馬那種人和他們走不到壹路。 馬英九後來也就乖乖聽國民黨話、跟國民黨走,當小蔣秘書。
他說過很多次:他這輩子最崇敬的人是經國先生,那種承擔壹切的樣子。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馬好像沒有引用過這句話,但蔣經國就是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壹種人。 而在小蔣之外,馬英九還欽慕另壹種人,就是王曉波這些保釣運動的老大哥。
解嚴後,本土化和舶來的進步主義、多元主義、後殖民、後現代這壹堆解構威權的思潮躍居主流,從文藝界到學術界,都把藍營、保守派壓得死死的。 馬英九也在這前面低了頭,講“新台灣人”,和稀泥。
他做市長,幾次台風、地震災情,歐美記者來采訪,他就在人家鏡頭前對麥克風來講英文,那種急切想要顯露“我會英文”,想要得到人家肯定、贊許的神情,溢於言表。 當時我看到新聞界長輩在聚餐時談起他這樣,都搖頭歎息,說太沒格調。 你理當要有作為堂堂正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但還是沒想去打破時代的烙印,就這麼急切地媚美。 由此亦可見美國對他們這壹代人的烙印之強。 他們這輩有壹些人是在保釣期間,在各種爭鋒、沖突中達到了對美除魅,但馬英九不是那種人。 馬英九是那種除不了魅的人,是稍強壹點者都可以魅到他的人。 (相關報道: 賴祥蔚觀點:護國神山與電池國力—馬英九走訪寧德時代的省思 | 更多文章 )
他上位之前,有壹兩次,我在壹些聚餐場合,看到他正好在隔壁間,這邊長輩就說請他來壹下,跟他敬個酒什麼的,他也真來了。 當下啊,我們這些長輩,真是欣慰,相繼來握手、拍肩,給他真摯的祝福; 那拳拳的盛意、殷切的期許,你能想象嗎? 我親眼所見。 馬英九的反應,雖然也無非就是那樣謙謙君子般大方中帶點靦資的握手、點頭、謝謝、我會努力承載這份期望,但比起其他政治人物,馬英九給人的感覺總要真上幾分。 為什麼呢? 我現在的看法是,因為他這壹輩子的自我實現,就是建立在壹個個這樣的時刻上。 長輩們的認知或許還沒,或許不願更新到當前這個對老藍軍殘酷無情的版本,還願意帶點愚直地寄望於他,而國民黨內還真就只有馬英九載得動這點愚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