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9 | 來源: 香港01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4月2日宣布全球“對等關稅”後,4月9日在美債美股的波動下,美國總統川普不得不宣布暫緩關稅,將最後期限推遲90天。而伴隨著7月9日最後期限臨近,川普發信函給日韓等14國宣布將關稅生效最後時間延長到8月1日。本質上是暫緩征收關稅。
最後期限壹拖再拖是否是川普的失敗,是否意味著美國關稅大棒並不奏效?
美國的關稅政策是全球性的,談判時間不夠本身就是很大問題。更為重要的是關稅牽連甚廣,引發的連鎖反應需要美國應對。美股美債的波動是川普不能承受之重。因此,關稅大棒有其局限性,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川普政策的失敗。我們不能用輸贏、成敗來定義形容川普關稅。其他國家更沒有資格來嘲笑川普。
推遲最後期限可能是川普當局與各國談判不順的情況下必須做出的妥協,也可能是川普解決問題的壹種手段也就是交易的藝術。就拿關稅信函連說,川普先說4日寄出,後又改口7日寄出,寄出的數量壹開始說可能有12或15封,到最後是14封。川普反復無常,叁個多月來在關稅問題上改口贰拾多次。通過言論的模糊性、政策的臨時性,制造談判的緊迫感,是川普常用方法。不到最後壹刻,很難說輸贏。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擁有議價的主動權。川普全球對等關稅的本質是施展經濟霸權,進行最大面積的全球性收割。美國宣布提高關稅,強硬如中國,能夠爭取到的也不過是有同美國談判的籌碼,不任由美國宰割。
日內瓦會談中美雙方只是取消了非理性關稅,倫敦會談只是確認了稀土換芯片,雙方取消壹些限制性措施。至於關稅,美國已經對華加征10%的基礎關稅,20%芬太尼關稅,其他約定通過談判解決的34%,至今還沒有談妥,中國事實上正在承受美國帶來的高關稅。
已經同美國達成協議的越南最後接受美國對越南出口到美國的商品征收20%關稅的事實,為了避免被美國征收46%的關稅,越南承諾美國商品進入越南則不需支付任何關稅。
美國的全球對等關稅政策本質上是讓各國以此為契機同美國進行談判,或多或少美國都能獲得利益。談判不過是確認各國能承受的被勒索限度在哪裡。任何國家單獨同美國交手,都沒有絕對的壓倒性的實力優勢。作為被勒索的壹方,任何國家都沒資格嘲笑美國,更沒有資格為美國後退壹步降低勒索標准、延遲勒索期限而沾沾自喜。
美國以往的霸權邏輯非常隱蔽,善於將自身包裝為自由民主平等的道德高地,而川普上台後撕下了仁慈的假面,施展的是暴力霸權。將無償提供的大國服務取消,改為同各國交易,並以實力地位在合作中勒令各國對美國讓渡利益。
關稅的本質是敲詐勒索,美國不能隨心所欲大獲全勝,但是有實力斬獲頗豐。各國如果不團結起來,將很難在關稅談判中改變被動的地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