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09 | 來源: 馬慶雲的影音娛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7月9日晚間,電視劇《以法之名》付費直通大結局。我雖然對這部電視劇沒有任何期待——已經連續寫過多篇劇評,論證它的質量為什麼低。但是,我依舊選擇了通過付費的方式,看了大結局的內容。我付費的原因大抵是,電視劇行業不景氣,作為劇評人,我應該付費支持壹把。然而,看完了大結局之後,我默默地關上電腦,心想——電視劇的不景氣,難道不是我們電視劇工作者天天制造爛劇造成的嗎?
《以法之名》大結局播出之後,當晚形成了壹個網絡熱搜,叫“以法之名爛尾”。我不太同意這個熱搜的說法。之所以不同意,並非是我不認為它爛尾,而是,我認為,這部電視劇從開局兩集,就已經是爛劇了。很多劇迷,看到最後,才說它爛尾,過分客氣了。真正客觀的評價似乎是,《以法之名》從頭爛到尾。
當我們復盤《以法之名》這部電視劇的時候,首先會想到,它的敘事主線,是反派角色們制造各種陷害,試圖侵吞礦產資源,而正派們,頂住了壓力,最終為受害者主持了法律層面上的公道(雖然大結局的內容當中,受害者似乎也沒享受到這個公道,不劇透萬海結局了)。那麼,既然是這條敘事主線,就需要在這個基礎故事的前提之下,把很多敘事邏輯的內容講清楚才行。敘事邏輯問題,是《以法之名》最大的問題,也是從始至終的問題。
圍繞主線,需要把哪些敘事邏輯講清楚呢?首先,反派們為什麼要做局搞萬海的這個礦,這個礦,具備不可替代性嗎?這是《以法之名》的最大硬傷之壹。萬海的這個礦,並不具備不可替代性,相反,反派們可以在很多地方,找到這種礦藏,而且是可以通過合法途徑找到的。
繼而,這部戲反派們的作案動機當中,需要注意壹點,反派們的作案成本,是不是低於礦藏的成本呢?這個成本,包括安全成本。《以法之名》通過大量絮絮叨叨的劇情,最終呈現給觀眾們的則是,反派們確實很有能力,搞了市值多少億的公司了,同時,也告訴觀眾們,他們腐蝕了很多同志,又是送金條,又是如何的。但是,這部電視劇的敘事邏輯當中,沒有注意核心問題,犯罪的成本,遠遠大於了其獲利的成本。反派們如果帶著智商在做事情的話,就不會像劇情當中那麼來。反派們如果沒有智商的話,就不會獲得多少億市值的公司。這就是悖論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