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0 | 來源: CTV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Ontario doctors warn of increase in DIY medicine https://t.co/KBTt5lLq3H— CTV News Toronto (@CTVToronto) July 10, 2025
安省醫學協會警告:越來越多病人選擇“自助醫療”,風險令人擔憂。
安省醫學協會(OMA)近日發出警告,稱越來越多的病人不尋求醫生的專業建議,而是轉向“自助式”醫療解決方案,這壹趨勢令人擔憂。
“我們知道很多人會上網查資料,”安省倫敦市的放射腫瘤科醫生大衛·迪蘇薩(Dr. David D’Souza)說。“查資料本身沒問題,問題在於他們如何解讀這些資料。”
圖源:CTV
他說,許多病人會被壹些看起來“純天然”、效果“神奇”、沒有副作用的偏方吸引。他提到壹項研究發現,2018至2019年間最熱門的癌症相關社交媒體貼文中,大約叁分之壹包含了錯誤信息。
“你可能會問,這又有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就在於,這些信息多數是有潛在危險的。”迪蘇薩說。
迪蘇薩是周叁由安省醫學協會主辦新聞發布會上的幾位醫生之壹,他們共同呼吁關注日益增長的“自助醫療”趨勢。
醫生們表示,他們越來越常見到病人根據網絡搜索結果自行診斷,或拿著網絡爆紅影片裡的“偏方”來提問,比如吃速食能治偏頭痛、CBD油能縮小腫瘤之類的說法。
壹些病人甚至試圖自己動手治療。
“我有壹個病人,因為癌症導致腎髒堵塞,需要插壹根引流管——叫做腎造瘺管。他竟然試圖用割草機的尼龍繩來清理裡面的沉積物,”迪蘇薩回憶說,“他還問我能不能往裡面倒壹點Lysol消毒劑來沖洗。”
雖然他成功勸阻了這名病人,但也有其他人堅持選擇自我研究後得出的替代療法,結果可能相當慘痛。
他回憶起壹位年輕女性曾被診斷出宮頸癌。
“她當時不願接受傳統治療,決定嘗試壹些她聽說過的替代療法,”迪蘇薩說,“兩年後她回來時,病情已經惡化並擴散,疼痛難忍。而我們能采取的治療手段和延長她壽命的可能性,也大大受限。”
在線測驗做診斷,誤判風險高
來自北灣的精神科醫生瓦萊麗·普裡莫(Dr. Valerie Primeau)說,她越來越多地遇到病人使用網絡自測工具來診斷自己患有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雙相情感障礙等精神疾病。
“首要問題當然是誤診,”普裡莫說,“有些疾病特別容易被誤判,像是雙相障礙。”
她指出,如果壹個人懷疑自己有病,這種焦慮本身也會造成健康問題。此外,她提醒醫學治療的最佳實踐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發生變化,而醫生通常比網上資源更了解最新資訊。
“很多網絡建議並沒有經過證實,也不是循證醫學的壹部分,這可能很危險。”
她估計自己約叁分之壹的病人都是帶著自我診斷前來就診,並且預期這個比例還會持續上升。
“這種現象現在已經越來越普遍,未來只會更多,特別是人工智能技術變得更容易取得,也更精密,”普裡莫說。“現在我已經有病人說,他們會用ChatGPT來尋求建議。”
社交媒體成為錯誤醫療信息的源頭
專注於生育與荷爾蒙治療的多倫多內分泌科醫生艾莉斯·戈德堡(Dr. Alyse Goldberg)指出,社交媒體等技術已經在影響人們獲取健康信息的方式,而這些信息往往不可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