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BBC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日本首相石破茂形容美國總統川普最新的關稅威脅“令人深感遺憾”,美國將對日本商品征收25%的關稅。
東京作為美國的長期盟友,壹直努力避免這個情況發生。日本壹方面尋求為其陷入困境的汽車制造商爭取空間,另壹方面則抵抗開放美國稻米進口市場的壓力。
雙方已進行了多輪談判。自從川普在肆月宣布對盟友與對手實施全面關稅以來,日本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至少已經柒次訪問華盛頓特區。
然而,這些訪問似乎收效甚微。隨著談判陷入僵局,川普稱東京“很強硬、被寵壞了”。
本周,日本是收到關稅通知的23個國家名單之壹,其中14個位於亞洲。從韓國到斯裡蘭卡,許多國家都是出口為導向的制造業中心。
周伍,川普宣布對從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征收35%的關稅。
他還表示,計劃將對大多數貿易伙伴的“普遍關稅”從10%提高至最多20%,並對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的擔憂不以為意。
“我們會說,剩下的所有國家都要付錢,不管是20%還是15%,我們現在就來處理這件事,”他告訴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新聞。
全球各國必須在8月1日之前與美國達成協議。但考慮到日本這個堅定盟友在公開地尋求協議下仍面臨高額關稅,其他國家對自身的機會恐怕會感到疑慮。
川普再次重設了“關稅時鍾”。那麼,誰是贏家,誰又是輸家?
柬埔寨服裝工人依賴出口型產業維持生計。
贏家:想要更多時間的談判者
從某種意義上說,幾乎所有今年稍早受到川普關稅威脅的國家都因為最後期限的延長而受益,他們現在多了叁周時間來達成協議。
“比較樂觀的看法是,現在有壓力促使各方在8月1日截止日前進壹步展開談判,”大華銀行研究主管全德健(Suan Teck Kin)表示。
像泰國和馬來西亞這樣的成長型經濟體,本周也收到了關稅通知,它們尤其渴望能夠尋求到解決方案。這些國家也被卷入美中緊張局勢之中,因為華府針對的是透過第叁國轉運的中國出口商品,也就是所謂的“轉運貨物”。
經濟學家告訴BBC,考慮到貿易協議的復雜性,很大機會會進壹步延長期限。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講師艾力克斯·卡普裡(Alex Capri)表示,各國需要時間來滿足川普的要求,而從這些信函來看,這些要求並不完全清晰。
例如,轉運貨物已被納入美越貿易協議的征稅范圍。但目前尚未清楚這是否僅適用於制成品,還是涵蓋所有進口零件。
卡普裡指出,無論是哪壹種情況,都將需要更先進的技術來追蹤供應鏈。
“這將是壹個緩慢、長期且不斷演變的過程,涉及許多第叁方、科技公司與物流合作伙伴。”
輸家:亞洲制造商
關稅顯然將會成為常態,而這使得全球貿易成為最大的輸家。
卡普裡表示,來自美國、歐洲和中國的跨國企業仍面臨風險。這不僅對出口商帶來損傷,也影響到美國的進口商與消費者。
這對亞洲大部分地區的經濟野心也是壹個打擊,這些地區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電子產品到紡織業等制造業所推動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