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1 | 來源: 循跡曉講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前段時間,伊朗和以色列的12天戰爭結束,以色列表示達成戰略目標,美國表示咋癱伊朗核設施,伊朗認為“狠狠甩了美國壹耳光”,總結起來,就壹句話:叁贏。
說起來,在這些中東國家中,現在的伊朗應該是和美國關系最差,因為自從伊斯蘭革命成功後,伊朗差不多遭受了美國人將近半個世紀的制裁,近些年伊朗高官更是頻頻遭到美以聯合斬首,比如“聖城旅”旅長,哈馬斯、真主黨、胡塞武裝的太上皇蘇萊曼尼,就是被美國無人機發射的導彈給定點清除的。而伊朗政權合法性來源很重要的壹條就是反美反以色列,所以,伊朗國內不僅隔叁差伍舉行反美游行示威,而且革命衛隊還向整個中東地區輸出革命,瞅准機會就要找美國人的麻煩。
站在今天視角來看,政教合壹的伊朗是美國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欲除之而後快,然而在幾拾年前,伊朗伊斯蘭革命前夜,伊朗則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的盟友。眾所周知,美國人向來有“賣盟友”的傳統,後來的伊斯蘭革命之所以成功,美國人的戰略誤判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人對伊斯蘭革命對誤判不僅讓伊朗人民陷入了宗教神棍的深淵,還讓伊朗這個曾經的盟友變成了死敵。那麼,美國人是如何坐視伊斯蘭革命的發生,而後又帶來了哪些惡果?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前面的文章裡講過,伊朗這個國家坐擁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位於波斯灣北部亞歐兩大洲的拾字路口之上,地緣地位拾分重要。同時還有富饒的自然資源,天然氣探明可采儲量位列全球第叁、石油為全球第肆,銅、鋅等礦產資源儲量更是位居世界前列,可以說伊朗這片土地是肥得流油。
◇ 圖為伊斯蘭革命前夜,1977 年,美國總統卡特歡迎巴列維國王訪美
因為有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礦產條件,使得伊朗在贰戰期間成為軸心國和同盟國共同爭取的國家,時任國王禮薩汗比較親德,這禮薩汗民族主義思想比較強烈,從小到大就看著祖國長期受英俄殖民者的壓迫。
◇ 圖為禮薩汗(1878年3月15日—1944年7月26日),伊朗沙阿,巴列維王朝和伊朗王國的締造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