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2 | 來源: 寧南山 | 有2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最近看了美國福特公司CEO Jim Farley 6月底在美國Aspen Institute(阿斯彭研究所)舉辦的活動中接受的訪談,覺得還挺有意思的。這個訪談視頻是Aspen Institute於6月29日在油管上傳。
吉姆法利在訪談中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我這裡整理壹下:
1:中國的稀土禁運對福特公司影響很大。
他說稀土可以用來制造high power magnets(高強度的磁鐵),因為沒有中國的供應,福特公司(到6月底)已經連續叁周關閉了工廠,因為無法獲得高性能磁鐵的供應。
這個高強度的磁鐵在福特汽車的揚聲器裡面需要,在調節座椅的電機裡面也需要,在玻璃雨刷的電機裡面也用得到,在汽車門的電機(應該是升降玻璃的)也用得到,而美國現在無法制造高性能的磁鐵。
2:中國汽車產能過剩,必然尋求全球擴張
吉姆說到中國市場壹年可以銷售兩千多萬輛汽車,但是中國汽車產能他說卻有差不多肆千萬輛,當然他說這個的意思是說中國汽車產能巨大,連壹個工廠都不用新建,就有足夠的產能供應整個北美市場的需要,而且還能部分供應歐洲市場。所以他認為是面臨中國汽車產業的全球競爭。
吉姆還特別提到,全球競爭會帶來工作崗位的變動,因為在福特公司的壹個崗位的收入有15萬-20萬美元(應該是指工程師級別的福特員工),這些工作崗位如果轉移到其他國家了,將會對人們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這裡老實說,視角不同結論不同,我看到中國汽車產能這麼大,腦子裡先想到的是過剩,但是吉姆看到的卻是擔心來自中國的巨大全球競爭,因為中國產能太大,所以必然會走向全球市場,而那裡是福特公司的收入來源。當然這兩個想法並不矛盾,產能過剩必然會帶來激烈競爭,國內外的車廠都會感受到。
3:美國只是靠關稅無法和中國競爭
他認為關稅是不夠的,美國還必須建立關鍵礦產資源,電池原材料,以及工業級半導體這叁種關鍵產品的產業鏈。
他提到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建的芯片工廠無疑是讓人振奮的,但是那個工廠主要是生產先進的AI芯片,但是汽車上使用的工業級半導體並不需要那麼先進的制程,使用10年前的制程就可以了,而當前這種生產能力集中在台灣地區,當然中國大陸的產能也在迅速增加,
但是問題是,這種產能不在美國。
4:吉姆認為中國的電動汽車技術比美國先進
主持人問他過去壹年去了中國多少次,他回答說有六柒次的樣子。主持人繼續問你覺得有什麼是值得美國學習的?
吉姆回答說中國的電動車技術遠比美國先進(They have far superior in vehicle technology),他進壹步說像華為,小米的智能座艙系統裝配到了車上:
你坐進車裡面,都不用把手機拿出來,手機就自動配對並連上了車機;
中國電車裡普遍裝配了AI助手和司機對話,就像中國版本的ChatGPT;
還安裝了支付系統,可以買電影票;
車裡還有面部識別系統,能夠識別誰坐在哪個位置,還可以推薦這個人喜歡的娛樂內容。
吉姆繼續說他在中國看到的電動汽車不管是成本和質量都遠比他在西方看到的更好(“their cost their quality of their vehicles is far superior to what I see in the west”。)-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