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5 | 來源: 加西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加西網綜合)隨著炎熱的夏季的開始,近日,民眾紛紛下水避暑,大家要小心細菌感染。
雖然壹種叫食肉性細菌(Flesh-eating bacteria)在溫哥華不經常見,但估計民眾也不會陌生,去年溫哥華壹位消防警官在去海外旅行就感染這種病菌後只能在香港截肢保命。
切記,有傷口最好不要下水!
今年的死亡案例發生在佛羅裡達的貝縣、布勞沃德縣、希爾斯伯勒縣和聖約翰斯縣,這些地區均位於佛羅裡達州沿海。相關部門尚未透露死者的進壹步信息。
致命威脅
最為人知的食肉性細菌之壹溶血性弧菌(Vibrio vulnificus),可能通過即使是最小的劃傷進入人體,並迅速侵入血液系統。壹旦進入血液,細菌會釋放酶和毒素,分解蛋白質、脂肪和膠原蛋白,從而摧毀皮膚和肌肉組織。這種細菌還會逃避免疫系統的防御,誘發廣泛的炎症反應,進壹步加劇組織損傷。感染區域的血液流動減少,導致皮膚下的組織死亡,最終可能導致截肢或在嚴重情況下死亡。
溶血性弧菌需要溫暖的水域生長,因此南部沿海成為其主要的繁殖地。然而,隨著海洋溫度的上升,較冷的地區也開始變得適宜這種細菌的生存,科學家們認為,阿拉斯加、波羅的海和智利等地可能成為下壹個細菌傳播的熱點。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自2019年以來沒有發布溶血性弧菌的年度報告,但根據當時的數據,美國共報告了2685起溶血性弧菌感染。研究顯示,1988年至2018年間,東海岸溶血性弧菌的感染病例激增了8倍,從每年約10例增至80多例。
其他傳播途徑
除了通過傷口感染,溶血性弧菌還可通過食用生食或未煮熟的貝類進入人體,導致劇烈的腹痛、腹瀉等症狀。在某些情況下,細菌進入血液後會引發敗血症,甚至導致死亡。
美國CDC估計,每年約有8萬人感染溶血性弧菌,盡管實際確認的病例只有1200至2000例,因為該病常被誤診。感染溶血性弧菌後,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常見的藥物包括多西環素和頭孢他啶。- 溫哥華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