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5 | 来源: 虎嗅APP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Pro,作者:森赛,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比赛结束的那一瞬间,场馆陷入短暂静默。
灯光还未打上台面,选手站起身,摘下耳机,有些茫然地看向大屏幕上的比分。北京的六月闷热,五棵松体育馆里却是一场精确到帧数的较量。场下的观众开始鼓掌,有人挥舞着写有战队名称的旗帜,更多的人掏出手机,对准大屏幕拍下最后一个击杀瞬间。
这是一场《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季后赛,一支二线战队击败了去年的冠军队伍。台上的选手看起来比去年更年轻,主力中单出生于2007年,这位擅长在游戏地图的中路单线作战的选手,有着超越年龄的老成,台下的观众席上,有孩子穿着校服来观赛。
在舞台背后,大批学生正在排练着成为下一个他。他们在各地高校的“电竞专业”课堂上练习手速、研究版本变动,也学习赛事运营、内容剪辑,甚至包括体能训练。
2016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这条消息在那年11月登上了各大门户网站的首页,标题里常常带着“电竞终于转正”“打游戏也能拿文凭”这样的字眼。
那一年,是《英雄联盟》S6赛季的高光时刻。全球总决赛的在线观赛人数超过4300万,决赛在洛杉矶斯台普斯中心举行,Faker第三次夺冠,成为这个时代电竞的标志性人物。国内赛区的解说台、弹幕区和粉丝后援群都在为另一位名字刷屏——Uzi,那个被称为“天赋的极限”的少年。
与此同时,电竞行业的商业化边界开始迅速扩张,LPL战队的赞助金额节节攀升,平台签约主播月收入数十万起步,青训合同开始下沉到初中阶段。2016年,国内电竞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其中超六成来自移动端游戏相关赛事与直播;职业战队主力选手的年薪也首次出现“百万级”收入,有战队老板在接受采访时称,“一个明星选手的效应,抵得上十个娱乐主播。”
那一刻,电竞从地下兴趣变成了可以通向城市、财富与社会注意力的快车道。一张文凭的价值不仅在于就业,它似乎还承诺了——只要肯练,有机会从网吧走进赛场,从屏幕前走进聚光灯下。
而对许多高中尚未毕业的青少年来说,这种承诺听上去,远比任何专业更具体,也更诱人。
一、乡镇青年的迷梦和幻想
2017年之后,一批又一批“电竞生”走进教室。他们穿着系徽的T恤,背上印着“职业选手培养”的招生海报,在空旷的操场上排队晨跑,随后进入机房,开启一整天对抗、分析和复盘。有人在录播教室反复听解说课,也有人被安排到电竞酒店实习,做线下比赛的助理,负责贴参赛表、检查鼠标线。
他们当中,有人是从小镇考上来的艺考生,文化课并不高,选电竞是因为觉得“至少不是数学”;也有人曾是青训营的一员,被职业战队刷掉后选择读书延命,用四年时间换一个再拼的机会。他们的父母有的反对,有的默许,有的甚至带着自豪感在亲戚群里转发孩子的实训比赛照片。
现在,第一批电竞本科生早已毕业,他们拿到的是高等教育的学历证书,专业名称叫“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但这个名字的含义,在求职市场上变得含混起来。
有人进了俱乐部做内容剪辑,一个月工资五千,朝七晚一;有人转行做品牌助理,靠在直播间里卖键盘、鼠标勉强糊口;还有人,在二十二岁退学回家,删掉所有游戏账号,开始准备考公。-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