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来源: 最人物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相比很多人,我不再领先一步,我变得心智不成熟,行动迟缓,作茧自缚,遗憾种种,表面勇敢,实则胆小如鼠。像幼儿园放学时久等家长来接的小孩,内心软弱,号啕大哭,挣扎无果,待人搭救,然而没有人能救我。”
夜里十一点半,鹿之野在山西小城某单位的宿舍楼里敲下这段话,写完,她点开豆瓣985废物计划小组,保存了下来。
“985废物计划小组”是上海一位大学生2020年创建的,如今组里已有10多万人。他们毕业或正就读于名校,但却视自己为失败者。
5年前,鹿之野第一次在小组里留言。那时,她还是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大学生,但在这里,她无法再像中学时一样,把学习视为唯一的目标,而是迷失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
如今,毕业2年,她仍被困在大学时的迷茫中。外人眼里的体面工作,对她却像一副冰冷的枷锁。
与鹿之野感受类似的985名校毕业生们还有很多。这群曾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或妥协、或对抗、或重构自我价值。
当“985”的光环褪去,他们到底是时代的泡沫,还是找到了更真实的自己。高等教育貌似并没有实现当初对他们的承诺,而“成功”和“失败”的定义,也变得模糊不清。
2023年,鹿之野从法大毕业,进入二线城市某市级机关的法律岗位工作。这份工作清闲,同事友好,但她并不甘心在这里。
下班后的街道安静得过分,她总想起在北京大厂加班到凌晨的同学——那种被高楼挤压的忙乱,反而让她羡慕。
她也羡慕那位曾经和她同样迷茫的学长——当年同样站在法大校园的十字路口徘徊,如今却已远渡重洋,在美国重新开始了学业。刚毕业那年,她向学长发去私信,表露自己对现在处境的挣扎和不服,学长觉得她已经无需向别人证明自己,应该追求自己想做的事。-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