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来源: 生物谷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你有多久没认真看完一篇长文了?
别说长文,可能连5分钟的视频都觉得“太长”,直接拉到最后看结局。刷短视频这件事,已经从打发时间,变成吞噬时间的黑洞。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截至2024年底,全国短视频用户已突破10.4亿,人均每天刷2.6小时——也就是说,每天醒着的时间中,有超过1/10交给了算法推送的“上下滑”。
更扎心的是:我们并不是在主动“刷短视频”,而是被短视频刷了大脑。
2024年,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给出了一个刺耳却精准的年度词汇:Brain rot(脑腐)。它不是某种疾病,而是一种全民级别的“精神亚健康”状态——记忆力像金鱼,思维像马赛克,脑子一上网就变“浆糊”。不仅如此,长期刷短视频还和久坐、缺乏锻炼、情绪低落、失眠、社交退化有关。
这不是危言耸听。一项发表于NeuroImage的研究[2]首次揭示:短视频成瘾不仅会改变人类大脑结构,还牵动小脑区域多达521个基因异常表达!可以说,在成瘾者的大脑里,已经上演了一场“分子级别的暴风骤雨”。
而且,那些更容易嫉妒、爱比较的人,更容易在社交平台的对比中受挫,进而沉迷刷视频逃避现实,于是一边上瘾,一边更空虚,最后陷入“刷得越多,越想逃”的怪圈。
短视频,正在“雕刻”我们的脑子
考虑到这些区域分别与奖赏处理、习惯形成和注意力调控密切相关,研究者推测,大脑或许正在主动“重塑”结构,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刷短视频所带来的强烈感官刺激与即时反馈。
然而,大脑结构的变化并非无源之水。那么,究竟是什么心理因素在“推着”这些脑区发生改变?研究者特别关注了一个关键性格特质——嫉妒。
他们进一步将“易妒倾向”纳入中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左侧小脑的GMV在“嫉妒倾向”与“短视频成瘾”之间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为什么一刷短视频就容易心生嫉妒?答案并不复杂:当屏幕另一头的世界充满旅行、美食、健身成果时,我们难免对照自身,情绪随之被轻易点燃。正是这股嫉妒之火,引爆了左小脑这台“刷屏引擎”,让人更难停下滑动的手指。
与此同时,右OFC和右小脑也没有“袖手旁观”。前者负责奖赏反馈,后者擅长习惯强化,它们共同在深层神经网络里推波助澜,把原本偶尔的娱乐递进成难以摆脱的沉迷。换言之,一点嫉妒情绪就能牵动多条脑回路,让短视频从“随手刷刷”演变为“欲罢不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