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6 | 來源: 環球網 | 有2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編者的話:號稱“史上最長”的台軍“漢光41”號演習已經接近尾聲。盡管民進黨當局反復吹噓這次演習“貼近實戰”,但無論是從該演習的課目設置還是具體的演練情況,都可以看出這次演習依然沒有擺脫“演習如演戲”的“傳統”,甚至還在演習期間鬧出了更多不靠譜的笑話。
形同“演戲”的“城鎮縱深防衛”
“漢光41”號演習16日進入第8天,台軍演練的重點轉到“城鎮暨縱深防衛”階段。台灣(专题)《自由時報》稱,以往台軍“漢光”演習中的防御作戰在“灘岸殲敵”階段就宣告結束,而這次演習還增加了“縱深作戰”,通過“有序戰術後撤”,“將敵軍引入我方預置的火網范圍內反擊”。
島內媒體介紹稱,台軍守備部隊在台灣北部、中部和南部多個地區都展開了“從灘頭到城鎮的守衛作戰”,著重“縱深防御、持久作戰”,使台軍在灘頭駐守的場景“不再復見”。其中作為台灣北部海運進出要地,新北市八裡區的台北港在往年“漢光”演習中經常被納為灘岸反擊作戰的重點,但在“漢光41”號演習的規劃中,以“解放軍突破台北港防線、登陸作戰向縱深推進”為背景,台陸軍機步269旅出動壹個營的兵力轉入台北港內街區實施“防衛操演”。
報道稱,演習剛開始,台軍就出動戰術近程無人機展開空中偵察,並部署多輛“雲豹”裝甲車和“陶-2B”反坦克導彈車沿著西濱快速公路周邊逐步抵抗並後撤,搭配6道防御工事遲滯“敵軍”,“嘗試誘導對手進入預設火力打擊范圍後實施殲敵”。
台媒重點介紹了這次部署在公路上的多重工事,它們“統合軍民資源,包含水泥塊、紐澤西護欄、蛇腹型鐵絲網、‘艾斯科’機動阻絕器材,加上向民間征集的集裝箱及大型車輛,共組成6道防線”。其中“艾斯科”機動阻絕器材是今年首次加入演習的美軍工兵部隊同款現役裝備,曾參與過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它可迅速展開成箱形防爆牆,兩名士兵搭配壹部機具裝填砂土,只需20分鍾就能建起長達10米的防線,相較傳統沙包需耗費數小時,效率大幅提升。”
然而台灣陸軍隨後發布的航拍照片顯示,台軍防御部隊和工事都集中部署在公路上,旁邊就是沒有遮攔的大片開闊草坪。有島內網民嘲諷稱,“光堵公路就能防住解放軍了?難道不能從旁邊的草坪繞道嗎?”
在這次“漢光41”號演習與“城鎮縱深防衛”相關的作戰規劃中,類似的完全不符合實際作戰情況的場景壹再出現。例如台軍於14日首次演練在“遭到對手導彈和火箭彈攻擊的情況下”,利用台北捷運(地鐵)系統進行兵力與物資的快速輸送與機動部署,以驗證地下交通網在戰時的戰術運用可能。台軍“憲兵部隊”出動約3個排的兵力從台北善導寺站搭乘捷運公司提供的列車,前往龍山寺站,並在萬華地區執行“城市戰斗演練”。台“防務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揭仲稱,這是台軍首次在“漢光”演習中運用台北捷運作為兵力調動路線,“象征台軍已將城市地下系統納入防衛考量”。但他同時提醒說,台北捷運在戰時極可能成為民眾避難空間。“壹旦有軍隊進駐,這些空間就不再屬於純粹的非軍事目標,可能成為被攻擊對象”。台灣《聯合報》也質疑說,在缺電、敵襲與通信中斷等情況下,捷運系統能否持續發揮戰術功能,仍有待後續多次驗證與系統化調整。更有島內民眾嘲諷稱,“演習第幾天了?進程到哪壹段了?還能有運輸?”“搭捷運運送武器,戰爭時,捷運還有辦法開嗎?”
“不防無人機”的“防空”
俄烏沖突已經證明,如何防御“無孔不入”的小型無人機成為現代戰場上的重要任務。但在“漢光41”號演習中,台軍雖然自吹強化各種防空反導能力,但就連台媒也都承認“忽視了反無人機作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