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19 | 來源: RFI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中美博弈 | 字體: 小 中 大
據法國周刊《觀點》周六(7月19日)電子版的專欄文章指出,盡管歐洲人口眾多且國內生產總值(GDP)強勁,但歐盟在多個領域依賴中美這兩個大國,不得不屈從於它們的要求。
據專欄作家帕特裡克·阿圖斯(Patrick Artus)發表在《觀點》經濟欄目的文章寫道,歐洲在與中國和美國的談判中話語權非常有限。然而,歐盟本應有能力與這兩個大國平起平坐。歐洲有4.5億人口,遠多於美國的3.4億人口。
2024年,歐盟的進口額達到26400億歐元,而美國為33000億美元,中國為25900億美元。歐洲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0萬億美元,而美國為26.9萬億美元,中國為18.7萬億美元。
那麼,歐盟談判能力弱的原因何在?
文章指出,中國占歐洲出口額的8%(不包括歐盟內部貿易),歐洲企業在中國的營業額相當可觀——在汽車、設備、化工、零售和奢侈品領域。
歐洲還依賴中國的產品例如:稀土(全球90%的稀土精煉在中國進行)、電池(全球73%的電池由中國生產)、太陽能電池板(中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8%)、活性藥物成分(中國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0%)。
石油、精煉產品和天然氣
文章續指,美國是歐洲商品出口的最大貿易伙伴,2024年歐盟對美出口額為5320億歐元,主要出口汽車、工業設備和醫療產品,占歐盟出口總額的20%。
此外,歐洲離不開壹些美國商品和服務:石油、精煉產品和天然氣、數字服務(電信、計算機、信息)以及知識產權使用費。2024年,歐盟從美國進口了4820億歐元的服務,導致歐盟與美國之間的服務貿易逆差達1480億歐元。
中歐美關系示意圖 © 網絡合成圖片
因此,當美國要求歐盟放棄經合組織(OECD)建議的對美國企業征收15%的最低稅率,或放棄對數字領域的特定稅收時,歐洲不得不讓步。
文章結語稱,歐洲關鍵礦產生產的薄弱、歐洲大陸幾乎沒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技術部門的欠發達以及歐盟在信息和通信技術方面的依賴,都解釋了其談判能力較弱的原因。-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