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0 | 來源: 加美財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本文刊發於金融時報,作者約翰·伯恩-默多克是《金融時報》的專欄作家兼首席數據記者。他每周撰寫“數據點”專欄,運用統計數據和圖表深入探討當今最緊迫的問題,涵蓋經濟、氣候變化、社會問題和醫療保健等方方面面。
過去壹年,近期大學畢業生失業率的顯著上升,成為討論最為熱烈的經濟趨勢之壹。從美國到英國乃至其他國家,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失業率首次超過整體失業率。這壹現象引發了關於大學教育價值和人工智能角色等諸多問題的討論。
但這壹總體趨勢掩蓋了更深層的細節。壹旦深入分析,就能看出這些敘事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實際情況。
從美國每月的詳細就業數據來看,第壹個引人注目的事實是,畢業生失業率的上升幾乎完全集中在年輕男性中。
過去12個月裡,美國男性應屆畢業生的失業率從不到5%急劇上升到7%。而同期,美國女性應屆畢業生的失業率保持不變,甚至略有下降。
最令人震驚的是,剛畢業的年輕男性目前的失業率,已與沒有大學學歷的同齡男性持平,大學學歷帶來的就業優勢完全消失。
這是怎麼回事?
乍壹看,這似乎與“人工智能引發失業浪潮”的理論不謀而合。科技行業迅速、積極地采用生成式AI,讓大量年輕男性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特別容易受到沖擊。
因此我們可能會預期,AI沖擊首先會體現在男性應屆畢業生中。
但進壹步分析各行業的具體就業情況後,發現數據並不支持這種說法。此前廣為關注的美國初級程序員和軟件開發人員招聘縮減,在最近幾個月已出現明顯反彈。
事實上,與生成式AI時代之前相比,初級編程崗位的就業情況目前已領先於整體經濟。
這表明,2023至2024年科技行業初級崗位的招聘縮減,並不完全是AI取代就業的結果,更可能是疫情後招聘潮退去後的調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