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0 | 來源: 記憶承載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關注公眾號,西風的羅盤,方能閱讀正文《在時代的轉折點,我們來試著改變壹部分人的命運》
我那天在改變命運的第贰個話題裡,拿士兵突擊的成才舉了個例子。
有個讀者顯然是看過原著的,他留言說,其實成才算不上什麼稀缺的人才,包括劇中整體表現還在成才之上的伍六壹。
在原著中,腿瘸後,回老家擺攤修鞋去了。
他想聽我聊壹聊,那些沒有成才的,成才。
聊到才這個話題,我想寫壹個天才,姜文的電影,你行你上。
當然,姜文本人就是個天才,而且是少年得志那種,不過我今天聊的不是他。
你行你上這本電影的主人公,是著名的鋼琴家郎朗和他爸。寫的是朗朗這壹家子求學乃至最終成名的故事。
朗爸是個拉贰胡的,也算是音樂愛好者,很想讓孩子圓了他的音樂夢,湊巧,他兒子也的確表現出極強的鋼琴天賦。
在沈陽那地方,朗朗從小就是第壹,各種地方性的獎,拿大滿貫這種。
那麼為了不耽誤孩子進壹步提高,朗媽留在沈陽上班掙錢養全家,朗爸就帶著兒子奔赴北京求學,用電影中的說法,成了個吃軟飯的男人。
父子倆也會遇到挫折,遇到打擊,孩子想不開,爸爸也不勸,而是進壹步刺激孩子。
結果孩子差點跳樓。
其實挫折是難免的,因為在北京,全國的天才都聚壹塊了,教朗朗的教授也不認可他,覺得這孩子沒戲。
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繼續堅持,終於進了北京的音樂學校,然後就是全球巡回打比賽。
接連拿了叁肆個冠軍,這時候被華人圈裡的鋼琴大師看上,願意接納,培養,包裝朗朗。
可是朗爸的野心更大,想要兒子去白人世界闖蕩,要去美國頂流的音樂學府學鋼琴。
去了之後就深受打擊。人家告訴你,各種青少年組的比賽拿第壹,只是入學的門檻。
你壹兩首曲子彈了第壹,不等於你沒有彈錯,也許你只是比第贰名錯的音符少些。
接著就開始學院內部極其激烈的競爭,訓練朗朗,肆拾首曲子,壹個音符都不能彈錯。
等朗朗殺出重圍,在美國頂流音樂學府都被認為是天才少年,他終於迎來了合同,有經紀人願意簽他。
但簽了合同,兩年之內都等不到任何有價值的商業演出的機會。
這時候就面臨壹個尬尷的事實,院長告訴這對父子,你們又不是白人,也不是黑人,彈鋼琴本來就不被國外的觀眾所認可。
更重要的是,即便你是白人,是黑人,有你這種優秀的程度,想要出名,也要等到50歲以後。
又或者,你爹是億萬富翁,可以出錢試著捧你。
後來朗朗怎麼出名的呢?
電影當中,某壹次重要演出,世界頂流的鋼琴大師臨場生病,朗朗救場,壹舉成名。
再後面的故事不用拍我們也知道,朗朗不僅是華人鋼琴領域裡的傳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鋼琴大師裡面能夠排進前幾的存在。
這就跟劉翔是壹個道理。
在這個天才開局的故事裡,你可以看到,努力是最不值錢的。
努力不值錢不是它不重要,恰恰是因為大家默認,你壹定有。
這個家庭願意為了孩子學琴,辭職陪伴,傾家蕩產尋找名師,當然,前提是孩子也的確是個天才,而且極度勤奮。
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朗朗勤奮到偏執的地步,他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學琴,而且是那種投入的,狂熱的,全程心流狀態的,並不是不情不願的,磨洋工的,摸魚的。
這麼優秀的壹個孩子,他第贰個老師說他不適合學琴,有問題麼?
其實也沒有。
你站在音樂教授的角度,類似的天才見多了,勤奮到偏執的也見多了。
我看到電影裡演那壹段,就想到我的健身教練跟我講他的故事。
我聽過好幾個健身教練講故事,有男有女,有拳擊項目的,有體操項目的,有皮劃艇項目的,都是拿到過市冠軍這種級別成績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