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1 | 來源: 端端醬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官方通報用了六千字還原真相,但真正值得追問的,是這些錯誤為何持續了壹整年無人阻止。從數據造假、監管失守,到制度沉默,這場危機暴露的遠不止“個體違法”,而是壹整套體系的失靈與麻木。
7月20日深夜,甘肅省委省政府調查組發布了長達六千余字的調查通報,詳細披露了“天水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血鉛異常事件”的全貌。反復讀了好幾遍,最令人揮之不去的感受卻只有肆個字——“不可思議”。
在長達壹年的時間裡,孩子們反復接受血鉛檢測,異常數據層出不窮,卻從未觸發任何公共衛生響應。醫生篡改報告、疾控中心操作失范、市場監管形同虛設、教育部門包庇無證辦學——每壹環節都出了問題,合力構成了“災難的合謀”。
這不僅是壹次“人為添加有毒顏料”導致的刑事案件,更是壹次層層失職、系統性崩塌的公共衛生與監管危機。
壹包6塊錢的顏料,擊穿了整個系統
通報確認,事件的直接誘因是涉事廚師和園長為提升食品外觀吸引力,將明確標注“不可食用”的紅、黃、綠色工業顏料摻入食品加工,嚴重超標的黃色顏料含鉛量高達209,890 mg/kg,餐點中的鉛含量也突破千毫克/公斤,波及全園幼兒和教職員工。
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兒園發生大規模幼兒血鉛異常事件,看似源於個別廚師非法添加“不可食用”的工業顏料,但調查通報披露的真相遠非“個別人犯罪”所能解釋。事件的關鍵,不在於園長是否拍攝了漂亮的發糕照片,而在於當系統失靈、監管形同虛設時,即便已經有兒童被檢查出高血鉛,依然無人警覺、無人阻止。
這種荒謬卻真實的邏輯,直指教育、食品安全和市場秩序交界處的監管窪地。諷刺的是,該園曾壹度使用更便宜的天然色素,只因“顏色不夠鮮亮”被棄用。對“好看”的扭曲審美、對風險的無知,最終以數百名幼兒血鉛暴露為代價。
更令人警覺的是,這些顏料並非黑市來源,而是通過電商平台輕松購得。電商平台對食品級與非食品級顏料的銷售邊界模糊,更值得廣泛討論。
叁甲醫院“習慣性篡改”,疾控中心“嚴重違規”,不是個案,是體系之殤
整起事件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兩個關鍵衛生系統的集體失職。
天水市第贰人民醫院作為壹家叁甲醫院,在過去壹年中反復檢測出多名幼兒血鉛異常,卻無壹例報告、預警或上報。而在柒名受檢幼兒中,竟有兩名的血鉛值被人為大幅度“降改”——最高值從440μg/L被改成103μg/L,瞬間從嚴重中毒變成輕度或“正常”。通報還披露,該院“此前也存在違規修改血鉛數據的問題”,表明這並非孤例,而這樣的“慣性操作”存在多久,危害幾何,無人可知。
這種“以數據掩蓋危機”的慣性,才是真正的健康殺手。當檢測數據可以隨意更改,公眾還能對任何醫學報告心存信任嗎?除了血鉛值,我們是否也該追問,是否還有其他關鍵健康指標也在默默被“美化”?如果醫院不再是揭示病情的地方,而是粉飾問題的工具,那普通人還能靠什麼守住健康底線?
而另壹端,作為公共衛生防線的甘肅省疾控中心,也在“應急檢測”中操作嚴重違背標准,將血樣靜置過久取上清液檢測,導致267份樣本“嚴重失真”的低級錯誤。更離譜的是,該機構不僅事前缺乏評估、准備不足,事後還通過各種手段“逃避責任、阻礙調查”,連最基本的質量控制體系都缺失。
當醫療機構主動篡改數據,疾控中心操作離譜,公共健康信息體系還能信嗎?在這起事件中,孩子們不只是受害者,更是被這個系統“贰次傷害”的人群。
就在通報發布後的4小時,甘肅省人民醫院宣布托管天水市第贰人民醫院。同時,選派甘肅省人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何錦擔任天水市第贰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選派36名兒科、中毒治療、消化、心理衛生、檢驗等省級專家長期入駐天水市第贰人民醫院開展診療服務。這家被通報點名“習慣性篡改血鉛數據”的叁甲醫院,成為事件後首個被高位接管的責任單位。
幼兒園背後,是放任與利益的網絡
通報還顯示,涉事幼兒園從壹開始就是“無證招生”,但當地教育局對此“視而不見”;區市場監管部門季度檢查流於形式,多人收受好處、接受宴請。涉及賄賂、權力尋租的鏈條清晰可見。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所幼兒園並非孤例。通報指出,其實際控制人李某芳還投資開辦了另外叁所幼兒園,雖然目前尚未檢測出異常,但事件的發生已提示我們:若不是這次偶然曝光,“火星”很可能已在多地埋下,只待引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