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加西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發出緊急警告,呼吁全球加強應對不斷蔓延的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疫情。
截至2025年7月,已有14個國家報告了超過22萬例感染病例和80例相關死亡,疫情呈全球爆發趨勢。
多國爆發疫情 歐洲與美洲出現本地傳播
2025年初,印度洋地區的留尼汪島、馬約特和毛裡求斯首先爆發嚴重疫情。其中,留尼汪島估計已有叁分之壹人口(近30萬人)感染。
相比2004–2005年的上壹輪疫情(當時感染26.6萬人、死亡203人),本次疫情擴散更快、影響更廣。
病毒隨後蔓延至馬達加斯加、索馬裡、肯尼亞和印度,並迅速向歐洲蔓延。
法國大陸自5月1日以來報告了約800例輸入性病例,其中12例為本地感染,即患者並未前往高風險國家,卻被當地蚊蟲叮咬感染。
意大利本周也出現2例本地病例,這是疫情首次在該國境內出現傳播。專家認為,氣候變遷正在使攜帶病毒的伊蚊(Aedes)在歐洲地區逐步“安家落戶”,提前引發蚊媒病毒傳播季節。
美洲與太平洋島國同樣告急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消息,截至7月中旬,美國已報告24例旅行相關感染。這些病例多數來自巴西、哥倫比亞、印度、墨西哥、尼日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泰國等高風險國家。
與此同時,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在6月通報新壹輪疫情,已確診19例。病例也在薩摩亞、湯加、法屬波利尼西亞、斐濟和基裡巴斯持續上升。澳大利亞衛生部門已對赴南太平洋旅游的居民發布健康預警。
基孔肯雅病毒:痛苦但鮮有致命,卻可能致長期並發症
基孔肯雅病毒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不會通過人與人接觸、唾液等方式直接傳播。症狀多以高燒、劇烈關節疼痛為主,常伴隨肌肉酸痛、頭痛、疲倦、皮疹和惡心。
雖然大多數病例可在壹至兩周內緩解,但關節疼痛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對患者生活造成長期影響。在極少數情況下,病毒可引發心髒、眼睛及神經系統嚴重並發症,如心肌炎、腦炎等。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65歲以上長者以及患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心髒病、高血壓)感染後更易出現嚴重症狀或並發症。- 溫哥華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或許可,嚴禁轉載或摘錄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