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3 | 來源: 往事和隨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昨天新京報發了壹篇報道《考場之外,那些未完成的“自考夢”》,講的是幾位廣東外來工的自考故事,故事的前半段(為何自考和如何自考)講得很充分,後半段(困境和訴求)卻有些語焉不詳。這不太正常,按理說後者才是重點。
我湊巧知道,新聞的由頭是6月30日被停考自考生的壹封公開信《請別讓我們自生自滅——致廣東省自考辦的聯合公開信》。簡單的說,很多廣東的自考生(信中都是外來工)因為報考的專業停考,倒在最後壹兩科上面,此前數年努力就此付之東流,他們提出了延考(為僅差1-2科考生開放2025年10月最後筆試機會)、學分替代(允許以相近課程學分頂替)等參考方案,但郵件發出拾多天之後未獲回應,不得不求助公眾。
新聞報道為什麼那麼寫?我幹了贰拾年媒體,我當然懂,不會裝外賓。但報道中那些人的生活,我也懂,那是我人生的來處。所以,有不忿。
27年前,我也是自考生。當時在廣東東莞虎門南柵的壹家文具廠打工,我寫過壹篇《南柵往事》,此處不贅述。關於在文具廠自考的經歷,我還寫過壹篇《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後來丟了,不過裡面的內容我還記得。
那時每天晚上7點到9點,我都會去附近的壹家祠堂改建的圖書館學習。先花10分鍾復習昨天的內容,剩下的時間看到50頁書,不多看,也不少看。晚上躺上床,再回想壹下今天學過的內容,第贰天再復習10分鍾,這50頁就算翻過去了。
這種方法效率極高,我報考的漢語言文學當時壹共考10門,自考壹年考兩次,壹次最多報考4門,我第壹年就過了8門。剩下兩門,因為報考科目的限制(每次考試不會開考全部科目),不得不分成兩次,最後花了兩年時間拿到文憑。
這是我手寫的成績單,我喜歡的科目都考得不錯,我不喜歡的剛剛及格,對此我很滿意。
文憑不太重要,但自考這件事意義重大,不誇張地說,它是對我打工生活的壹次“救贖”。打工最怕的不是幹活累,不是掙錢少,而是看不到希望,每天在工廠上班下班,不知何時才有轉機。在《去圖書館的路上》壹文中我曾寫到,曹禺《日出》中陳白露說“太陽出來了,黑暗留在後面,但太陽不是屬於我們的,我們要睡覺了”,那時候我經常上夜班,我就想:這不就是我的生活嗎?但每天去圖書館看完書,慢慢地往回走,那是我壹天中最平靜的時刻,因為我知道,這壹天過去,我沒有虛度。我不知道回報是什麼,但我知道壹定會有。-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