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4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如果有壹個孩子,她會教他說話,認字唱歌,認識這個世界。李雲想象過無數次,也期待過無數次。
2022年被確診為不孕不育後,她在醫院治療了兩年,做了拾多次手術,都與輔助生殖有關。包括兩次人工授精和柒次胚胎移植手術。但她並沒有等來自己想要的結果。
只有第伍次移植,是最接近成功的壹次。胚胎在她子宮扎根,但最終沒有發育起來。她沒有來得及感受胎心的跳動,卻依然感覺到生命在她體內消逝。同樣的喪失,她經歷了九次。
李雲今年33歲,生活在河南南陽農村,婚後拾年裡,她和丈夫秦立試過很多方法,但始終沒有孩子。輔助生殖技術壹度讓她看到希望,治療的兩年裡,離開土地的日子,她多數時間在醫院度過,花掉積蓄,但多次失敗後,她像泄了氣的皮球。情緒來回拉扯,有時萬念俱灰,有時又想繼續掙扎。
她仍然沒有放棄成為母親的念想。除了對生命的渴望,還有她認為的,作為壹名女性,生育的權利和尊嚴。
希望壹次次落空
為了成為母親,她做好了打持久戰的准備。
2022年,被確診“不排卵性不孕症”後,李雲在當年做了兩次人工授精,均以失敗告終。
之後,她踏上試管移植之路,在南陽市第壹人民醫院取卵,然後移植胚胎。
她需要讓身體做精密的准備。取卵之前,為促進卵泡的最終成熟,月經第叁天開始,李雲要連續打拾天左右的針劑,最多時壹天打肆針,壹支肝素、兩支黃體酮、壹支粒細胞刺激因子。
移植前,李雲要經歷壹系列的注射和吃藥。本文圖片均為 受訪者供圖
家離市裡醫院遠,只能把針劑拿回家。護士教過,但秦立總是手抖。第壹次幫妻子打針,他反復提醒自己要冷靜、小心,要壹次成功,不要讓妻子太痛,但他不敢用力推,針頭緩慢刺進,藥劑推不出來,只能拔出來重新扎。李雲看著他著急的樣子,又痛又好笑。
於是,秦立每天拿著注射器,在冬瓜、土豆或者南瓜上壹遍遍扎針練習。
促排這幾天,李雲每隔兩天要到醫院檢查、抽血。2022年12月,她第壹次住院。打了夜針後,她不能再劇烈活動,因為肚子裡有卵泡。躺在病床上無聊,她除了玩手機,就是和病房的人聊天。
病房就叁個姑娘,年齡差不多。李雲要壹胎。隔壁贰床的姑娘要贰胎。叁床的姑娘要叁胎。她們都想著壹件事,早點取卵,在實驗室和男人的精子配成胚胎。
真正緊張的時刻從取卵那天早上開始。她換好手術服,在等待室,聽到手術室裡的姑娘傳出痛苦的叫聲。
2023年1月第壹次取卵,天還很冷。李雲開始有點出汗。在手術室門口,門推開的瞬間,她更加清晰地聽到裡面“撕心裂肺的慘叫”,心提到了嗓子眼。但是想到自己是全麻,於是假裝淡定,走上手術台。醫生給她沖洗陰道,麻醉,她失去意識。30厘米長的取卵針通過陰道,進到卵巢。蘇醒後,她已經躺在觀察室。
她略微感覺疼痛。
李雲取過兩次卵,第贰次是在同年4月,她在本子上記錄著每壹顆卵泡的大小。第壹次取了八顆,第贰次卵泡全長起來了,取了拾九顆。第贰次取卵之後,腹部像喝了壹桶水壹樣脹。她又住院伍天,輸消炎水,擔心取卵之後的後遺症。
取卵叁天後,才知道配成胚胎的情況以及是否可以移植。等待的過程中,她會逐漸焦慮起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