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7-25 | News by: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当1.2万亿的投资数字与“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绑定,不少人或许会习惯性联想到“基建拉动经济”的老剧本。毕竟在过去,每当经济需要提振,修路架桥的“铁公基”总会成为焦点。但这一次,故事的逻辑早已不同。
在2025年的中国经济版图上,传统基建的“魔力”正在褪色:地方债余额突破50万亿,狭义基建投资同比下降3.3%,城投公司资本回报率中位数跌到1.3%……靠“大水漫灌”式投资刺激增长的时代,早已翻篇。
而雅下工程的上马,恰恰踩准了这一转型的节点。它不是对旧模式的复刻,更像一次精准的“战略落子”——用1.2万亿的投资,撬动的是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区域协调发展的“金钥匙”,甚至是中国应对全球科技竞争的“能源底气”。
这盘大棋,远不是“花钱办事”可以形容的。
中国财政早已告别大水漫灌
7月19日上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以下简称“雅下工程”)开工仪式,在西藏林芝(地级)市米林(县级)市举行。
无论是这场开工仪式出席人员的规格,还是1.2万亿的巨额投资和其毗邻边境的地理位置,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不过,在解读这个中国有史以来最大投资额的基建工程之前,请允许我们先聊两句日本(专题)。
日本京都的鸭川,以其身处闹市间的闲情和野趣吸引着全世界游客。无论是河边的碎石滩,还是河流中间的过河石,都成了一道独特风景。
但是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这些石头并没有像京都古城那么悠久的历史,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这里——作为河道硬化工程的产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