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6 | 來源: 每日人物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外賣大戰,擁有壹個戲謔的開場。
它從玩梗開始。難得能薅壹把資本羊毛的打工人,壹邊把奶茶塞滿冰箱,壹邊調侃“自己是商戰最大的受害者”——長胖,似乎就是參戰最大的風險。就連平台方自己,也用“擦槍走火”來形容大戰的開端,本來沒想開戰,但卻打起來了。
然後是鋪天蓋地的0元購、免單券,騎手們把奶茶店圍得團團轉。網友們覺得好笑,形容這是“壹代人有壹代人的雞蛋要領”,直到搖奶茶的店員幹不動了,外賣員取而代之沖進店鋪,自己做起了奶茶,點外賣開始成為集體狂歡。
平台補貼了,商家爆單了,消費者得了便宜了,這場大戰,壹度看上去很美。1000萬、2500萬、4000萬、6000萬、8000萬、1.5億單……壹份份歡欣鼓舞的戰報裡,每壹個數據都透著喜氣。
不少商家,拼命接住了這波“潑天的富貴”。比如湖北某縣城壹個庫迪加盟商的店,本來都“快要死了”,自從京東開始做外賣,淘寶、美團又跟進加碼後,店裡的生意被補貼後3.9元壹杯的咖啡“救活”了,每天的訂單從幾拾杯上漲到幾百杯。
但在空調房裡痛快飲下冰咖啡、冰奶茶時,很少有人想過:手裡的低價外賣,到底是誰在買單?
壹個常見的觀點是,低價大多由平台補貼,商家們薄利、多銷。但多位餐飲店老板告訴每日人物,那些低價訂單,平台的補貼大概只占到10%~30%,這意味著壹張10元的優惠券,平台可能會補貼2元,剩下的8元只能是商家去掏。再加上由商家支付的配送費,他們有很大概率會面臨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忙得腳不沾地不說,最後壹算還是虧錢。
外賣大戰打到今日,到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我們跟壹群餐飲人聊了聊。在平台高亢嘹亮的喊話間,在屢創新高的訂單數字間,是真實的賬本、計算器按到冒煙的老板,和每壹個,疲憊的打工人。
爆單的隱形代價,究竟有多大?
壹航 茶飲大加盟商
坐標某壹線城市
剛剛半個小時,就有叁個員工來找我加工資——再不加工資,我的員工們都要跑完了。
我投資了很多茶飲品牌,目前手裡有40多家瑞幸,6家蜜雪冰城,2家霸王茶姬,還新做了2家麥記牛奶公司。5月某壹天,我突然發現,自己名下幾乎所有飲料店,單日銷量都超過了1000杯。那時我還特高興,說這回發財了,外賣大戰能賣這麼多。
那個時候,搞活動的主要是京東,補貼還算挺多的,尤其是我有些門店旁邊的庫迪,原來都沒什麼生意,瞬間被盤活了。到6月初,瑞幸的運營在群裡通知我,說我們也要上京東了。大家都覺得,庫迪都能賣這麼多,那我們也沒問題。的確,那個時候是不虧的。
直到後面陣仗越打越大,就開始虧錢了——有很多隱形的成本,就在爆單的過程中產生了。
比如,罰款。瑞幸品控算是嚴格的,我們壹個店裡有4個監控,只要監控裡出現不規范的行為,或者經理來檢查的時候有壹點髒的地方,都會扣分,扣多了就要罰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