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8 | 来源: 加美财经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本文刊发于纽约时报,作者查理·英格利什着有《中央情报局读书俱乐部:利用禁书赢得冷战的秘密任务》等书籍。
我追踪到一本乔治·奥威尔的《1984》,藏于华沙大学社会科学系的图书馆中。那里仿佛是文学的宝库,弥漫着尘土与旧纸的气味,书架密集到在某些地方只能侧身穿行。
我已经寻找这本书好几个月了,在我看来,这本书在冷战的胜利中虽只扮演了一个小角色,但意义重大。
东欧集团在1989年崩溃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被提及的是东欧的经济停滞和阿富汗战争。但文学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这要归功于美国中央情报局一项长期秘密行动。
这个行动在铁幕之内秘密运送了数百万本书籍,目的是削弱共产党对言论的审查。
虽然这个项目的具体效果难以量化,但这段历史为当今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尤其是在美国,一些保守派团体如今竟将冷战时期中情局曾向东欧传播的书籍和作者——包括《1984》——视为“有问题的内容”。
奥威尔的小说于1949年首次以英文出版,描绘了大洋国这样一个反乌托邦国家。在这个极权体制下,主人公温斯顿·史密斯在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真理部”工作。这个机构的名字具有讽刺意味:它的职能不是守护真理,而是摧毁真理,篡改历史以配合政党和“老大哥”的当下需要,正如口号所说:“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在真实的苏联体系中,每个国家都有类似“真理部”的机构,都是以莫斯科为样板。在苏联之外最大的东欧国家波兰,这套审查和宣传机制被称为“演出与公众表述审查总局”,总部几乎占据了华沙市中心一个街区。
从艺术到广告,从电视到戏剧,这个机构渗透进波兰生活的每个角落。在所有电视台、电台、电影制片厂和出版社中都有雇员。波兰的每一台打字机都必须登记,每一台复印机的使用都受限制,甚至买一包纸也需要许可证。不符合审查标准的书籍会被销毁。
结果就是思想的钝化。诺贝尔奖得主切斯瓦夫·米沃什称之为“词语统治”,即一个为了满足政权宣传需要而操控语言和话语的社会。在这个词语统治的世界里,华沙条约被称为保护波兰免受“修正主义”的德国新纳粹和“西方帝国主义”的攻击,尽管来自东方的帝国主义威胁才是真正的威胁。
麻烦人物、不合时宜的事实,以及令人不安的新闻调查领域都被清除出公共生活。比如,禁止提及俄波关系的复杂历史,禁止谈论卡廷事件中秘密警察屠杀波兰军官的事实,也不能说波兰存在严重的酗酒问题。
人们活在奥威尔式的“双重思想”中,在家里相信一套事实,在外面则接受政党许可的“真相”。
1945年,奥威尔发表讽刺俄国革命的小说《动物农庄》后,便在苏联被“抹去存在”,成了“不可存在”。在苏联境内,哪怕只是印刷中提到他的名字都非常危险。《1984》出版后,东欧各国全面禁止这本书,无论是哪种语言版本。
然而,一旦有小说的副本穿越铁幕流入东欧,便产生巨大影响。米沃什写道,这本书“难以获取,持有极其危险”,但奥威尔——一个从未到过东欧的人——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他对那些人们熟悉的细节洞察入微”。
一些东欧读者虽然怀疑,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这些走私进来的《1984》和其他未经审查的作品,并非完全是偶然流入,而是美国情报机关长达数十年的秘密行动的一部分。这个名为“中情局图书计划”的行动,大部分时间是从纽约曼哈顿帕克大道475号一栋毫不起眼的办公楼中运作的。-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