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28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志共同主編。
本文作者認為,“大罷免”假如成功,台海關系勢必會有劇烈沖擊,兩岸或面臨“提前攤牌”,而島內出現某種動蕩讓北京在反國家分裂的名義下,對台祭出軍事手段。
7月5日,國民黨在台北市鼓動造勢圖像來源: Eva Yu-Chun Chou/DW
(德國之聲中文網)由台灣公民團體發起,民進黨全力以赴策應的針對國民黨24名立委和新竹市長的“大罷免”首輪投票,均未過關,結果超出幾乎所有人預料。就在投票前幾天,即便是島內最樂觀的輿論,認為過半很難,但至少有3-5席的國民黨立委會被罷免掉。如今這種狀況,被藍營稱之為“大罷免、大失敗”。然而,這次大罷免不僅是藍綠之間的斗爭,其結果也關涉兩岸,民進黨雖受挫敗,兩岸關系卻因此可能避免了壹場潛在武力沖突。
我在大罷免投票前10天去了壹趟台灣,問了台灣朋友壹個問題:如果大罷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對賴清德政府接下來的施政會產生什麼不利影響;若成功把國民黨立委罷免掉,民進黨重新控制立院多數,假如藍白兩黨不滿這種結果,發起街斗抗爭,引發島內局部動蕩,北京評估這觸及到了反國家分裂法之和平統壹的可能性在台灣完全喪失,從而對台采取某種強硬措施,賴政府是否預估到了這種情況並有辦法處理?
我之所以問此問題,是因為綠營明顯要把大罷免操作成反共護台,遏制大陸影響力對台灣的滲透,在綠營看來, 24個要罷免的國民黨立委都是“親中”、“賣台”的,是中共在台“代理人”。除此外,民進黨還有另壹更實際目的,即重奪立法院多數席位,為賴政府清除議會阻力。為此,賴在大罷免的最後關頭,拋出 “團結拾講”(實際進行了伍講),替大罷免造勢和護航。而北京也在密切觀察大罷免相關動靜,並開足馬力,批判賴的“團結拾講”及賴本人。
支持大罷免圖像來源: Ann Wang/REUTERS
國民黨成功鼓動了基本盤和中間勢力
罷免原本是民主制度下民意糾錯的機制,但對大罷免背後民進黨的政治算計——表現為 “全島壹網打盡”的操盤方式,除了罷免名單上的國民黨立委,藍營政治人物也感到恐懼——有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的殷鑒在先,在藍營中營造起了壹種要和綠營最後決戰的氛圍——如果不奮起反擊,讓綠營目的得逞,國民黨將會被民進黨吃幹抹盡,從現在的投票結果看,國民黨成功催生了基本盤的反罷免政治動能。
可僅僅動員藍綠雙方各自基本盤還不夠,大罷免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取決包括淺藍和淺綠在內的廣大中間選民。然而,民進黨這次將“大罷免”塑造成“反共護台”的說辭對這部分選民不靈,他們更多感受到的是民進黨用大罷免搞“政治清算”,特別是民眾黨的“小草們”,由於柯文哲還被司法羈押,若“大罷免”成功,柯要出來更遙遙無期,因此,聯手和國民黨反罷免。這期間,賴的“團結拾講”的某些失誤——例如“雜質論”,以及對台南的救災不力,被藍白抓住把柄,也造成綠營內部部分民眾反彈,對大罷免反感。此外,投票日當日的天氣,或許也幫了藍營的忙。-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