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7-31 | 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多座停工的建築周邊雜草叢生,地面上鋪滿瓦礫、石塊等。這些爛尾建築上的腳手架早已銹跡斑斑,樓體周圍的綠色防塵網破損嚴重。壹棟17層的住宅項目已經封頂,尚未砌牆,也處於停工狀態。附近還寫有“康養住宅,盡享健康安逸”“歡迎參觀樣板間”等宣傳語。
該住宅項目內,還立有寫著“最優秀的新城規劃”“最宜居的生態環境”等“六最核心價值”字樣的展板,吸引訪客購買該樓房。
2025年7月下旬,《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瑤漢養壽城文旅項目(下稱“瑤漢養壽城”)看到上述場景。
近日,中央層面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專項工作機制辦公室會同中央紀委辦公廳對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進行通報。瑤漢養壽城位列其中。
通報稱,2018年,恭城縣不顧當地實際條件,在缺乏人才、產業基礎的情況下,強行推動建設總占地面積約140畝的瑤漢養壽城。項目規劃總投資16.5億元,目前實際投資5.4億元,後因資金鏈斷裂部分項目已停工爛尾,成為“半拉子”工程,已建成的11棟建築中有6棟閒置,利用率低、效益不佳、浪費嚴重,群眾反映強烈。
《中國新聞周刊》實地走訪調查了解到:作為瑤漢養壽城的操盤手,鄧曉強早在擔任恭城縣委書記大約壹個月前,就與女下屬成立公司,並找人做名義老板,他們倆是“幕後老板”。鄧曉強任縣委書記期間還強制改變土地性質,違規將41.72萬元/畝的建設用地,以25萬元/畝的旅游用地名義出讓給這家公司。
2025年7月下旬,廣西桂林恭城瑤族自治縣,瑤漢養壽城內部有些樓盤周圍已經雜草叢生。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巧妙”通過後爛尾
瑤漢養壽城曾有多個“帽子”。
此前,其對外發布的宣傳資料顯示,項目按照國家4A級景區標准建造,是桂林建設國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重點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統籌“雙百雙新”重點項目,是恭城縣成立30周年大慶重點項目。
《中國新聞周刊》從多個信源了解到,瑤漢養壽城是時任恭城縣委書記鄧曉強傾力推進的工程項目。而考慮到恭城縣經濟基礎薄弱等原因,鄧曉強提出要在恭城縣上馬該項目時,遭遇到他人質疑,導致該項目的決策受到阻力。
恭城縣曾屬於國家級貧困縣,財政自給率較低,總人口30萬。根據恭城縣財政局數據,2018年,也就是項目上馬之年,當地壹般公共預算收入約為4億元,此後連續下滑,2021年才止跌增至約2.8億元,2024年恢復至約4億元水平。可見,瑤漢養壽城實際投資的5.4億元,已超過當地壹年的壹般公共預算收入。
多位恭城縣官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鄧曉強提出准備推出該16.5億元的項目後,時任縣政府主要領導明確表示不支持該項目。“這位領導是土生土長的恭城人,常年在恭城工作,對實際情況非常了解。他認為對恭城而言,搞這種項目的時機並不成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