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1 | 來源: 澎湃新聞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皇帝 | 字體: 小 中 大
澎湃新聞獲悉,在內蒙古自治區第肆次全國文物普查野外調查階段,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院與烏蘭察布市文物部門聯合組成的普查隊,近日在烏蘭察布市境內的丘陵草原地帶新發現了壹處漢文石刻,鐫刻在壹塊渾然天成、獨立的花崗岩巨石上,頂部有篆書“皇帝北巡之碑”。
內蒙古自治區考古研究院院長孫金松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該院已對“北巡碑”進行了數字化掃描和拓片記錄,正組織專家進行實地調研和論證,並對碑刻展開相關學術研究與鑒定。
對於“皇帝北巡之碑”的具體年代與鑒定結果,內蒙古自治區考古研究院院長孫金松表示,目前正在組織專家進行實地調研和論證。
“內蒙古自治區考古研究院將盡快向社會和學術界給出滿意的答復,內蒙古考古事業的發展離不開各位同仁和朋友的關注。”孫金松說。
據介紹,《北巡碑》對於研究北魏時期的邊疆治理與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下壹步,內蒙古自治區考古研究院將優先啟動應急保護方案,並積極推動其納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皇帝北巡之碑”鐫刻在壹塊渾然天成、獨立的花崗岩巨石上
“內蒙古文旅”公眾號此前曾刊發資料介紹,此次發現的碑刻鐫刻在壹塊渾然天成、獨立的花崗岩巨石上,在高2.6米、寬1.9米范圍內均有字跡。花崗岩石面剝蝕嚴重,但其內部夾雜了許多質地堅硬的玄武岩,保存有“代”、“壹月”、“諸國子西域商”、“馳逐極娛”、“光烈祖”、“莫弗”等50余字,書法隸中帶楷。其中,“莫弗”壹詞反復出現不少於7次。莫弗是我國北方民族東胡系各族部落首領稱號。遺憾的是,現存字跡沒有可供斷代的朝代、年號、人名、地名等關鍵信息。
有專家認為,基於石刻的書法風格、頻繁出現的“莫弗”壹詞的使用年代、與北魏六鎮長城南北線及克裡孟古城的地理位置關系等因素,《北巡碑》有可能是北魏時期的紀功刻石,其內容與道武帝天興贰年(399年)北征高車時所鐫刻的《薄山紀功碑》有相似處。
但內蒙古自治區考古研究院今天表示,目前仍在組織專家鑒定中。
也就是說,目前對《北巡碑》年代等的研究仍未形成最終結論。
據《魏書》、《北史》、《資治通鑒》等史籍記載,道武帝天興贰年(399年)正月,北魏道武帝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出發北巡,並發起對漠北高車部族的軍事行動。魏軍兵分東、西兩路,東路軍為主力,又分東、中、西叁道,中路由道武帝親自率領;西路軍為偏師,由道武帝兄弟拓跋儀率領。道武帝北征全勝而歸,擊破高車近肆拾部落。贰月,魏軍返回漠南,在牛川大獵,在薄山刻石記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