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2 | 來源: 風傳媒 | 有1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朗普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謝錦芳: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31日宣布最新關稅版本,台灣的稅率為20%,比起歐洲瑞士(39%)低很多,但比亞洲的日本(15%)、韓國(15%)等競爭對手高出許多。 在談判過程中,日本、韓國分別提出5500億、3500億美元大手筆投資美國換取較低關稅,台灣也要比照辦理嗎?
川普於4月2日解放日宣布向全球逾180個國家,包括只有企鵝的無人島,課征對等關稅,原對外宣稱要在90天內完成90項協議,迄今僅與英、歐盟、日、韓等主要國家完成協議。 白宮7月底最新關稅稅率,美國享有貿易順差的國家,稅率為10%; 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國家,關稅介於15%至20%,其中,對墨西哥、中國的談判延長90天。
美國高關稅由進口業者支付低收入家庭沖擊最大
川普向全球掀起關稅戰,企圖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究竟這些關稅由誰支付? 川普對外宣稱,關稅由外國企業支付,不會對美國的物價造成影響。 這樣的說法明顯顛倒是非。 事實上,關稅是由美國進口業者支付,最終會造成進口物價上漲,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負擔,美國低收入家庭受到沖擊最大。
美國最新出爐的個人消費支出(PCE)報告指出,美國6月PCE年增率為2.6%,高於前兩個月,顯示物價有上揚趨勢。 美國智庫Yale Budget Lab分析,川普第贰任期推出的關稅可能使美國物價上升,相當於每個家庭每年增加2000美元支出。
針對川普第贰任期的高關稅,全美零售業聯盟(NRF)發表聲明指出,美國零售業每年對GDP貢獻高達5.3兆美元,是美國最大民間部門雇主,支持逾5500萬個工作,川普高關稅政策增加零售業的進口成本,嚴重威脅小企業的美國夢。
川普與歐盟達成協議恐贏了面子失了裡子
川普與歐盟、日、韓達成協議,分別獲得歐盟、日、韓承諾大筆金額投資美國,認為自己是大贏家。 不過,這些大手筆投資承諾不壹定兌現,有可能雷聲大雨點小,結果川普贏了面子,最後卻失去裡子。 以歐盟承諾未來購買美國能源7500億美元,另投資美國6000億美元為例,未來究竟能不能達標,沒有人知道,因為歐盟由27國組成,各國政府對這項協議有不同意見,各國政府無法命令民間企業購買或投資美國。
川普向全球掀起貿易戰初期,許多人推測,川普的談判策略主要透過高關稅向貿易對手國施壓,逼對方上談判桌,最後雙方達成協議。 不過,從川普公布最新關稅版本,即使美國享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基礎關稅從10%起跳。 當初川普推出對等關稅,目的是要降低貿易逆差,如今卻對美國享有順差的國家課征高關稅,顯示他不僅要關稅稅收,也要協議。 然而,稅率高低完全由川普個人決定,缺乏正當性,壹點也不對等。
川普要降貿易赤字同時增外人投資克魯曼批自相矛盾
川普對外宣稱要透過關稅以降低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同時把制造業移回美國,創造新的就業機會。 川普沾沾自喜,透過高關稅迫使歐盟、日、韓等承諾大筆投資美國,究竟能不能兌現,仍是大問號。 許多經濟學者強烈質疑,川普的手段與目標不可能實現。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撰文直言,川普政府要降低貿易赤字,同時要增加外人投資美國,這是矛盾的,顯示他的幕僚很外行。 以美國與日本的貿易談判結果來看,日本諾將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如果日本未來真得大筆投資美國,龐大資金流入美國,將使得美元走強,如此將進壹步擴大美國貿易逆差,而不是縮小逆差。
川普高關稅政策美國汽車業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美國是全球最大市場,川普以為祭出高關稅,各國都必須屈服。 然而,高關稅損人不利己,對美國汽車產業已產生嚴重沖擊。 以汽車產業為例,最近美國底特律叁大汽車業者公布財報,均受到關稅嚴重沖擊,其中,Stellantis旗下有Chrysler、Fiat、Peugeot等品牌, 由於關稅沖擊,今年上半年虧損達26億美元,預估全年因關稅而增加的成本達17億美元。 通用汽車(GM)預估全年因關稅增加的成本更高達40-50億美元。 福特汽車預估關稅造成的沖擊全年亦達20億美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