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6 | 来源: 纽约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中国政府希望民众多消费、少储蓄。为了将经济从持续四年的低迷中拯救出来,政府还希望民众承担更多债务。
今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机构敦促银行扩大消费信贷,并提供更灵活的还款条件。上个月,政策制定者承诺提供“创新”金融服务以提振消费。
然而,许多中国消费者依然心存顾虑。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当中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开始出现债务违约。
从2021年到2024年,由于人们对房价大幅下跌感到担忧害怕,纷纷将钱存入银行,中国居民储蓄总额增长了50%。同期,家庭无力偿还的贷款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对北京而言,扩大对信贷的获取似乎是刺激经济的快捷方式。但这种鼓励消费者借贷的做法有可能加深日益严重的个人债务危机。许多借款人,尤其是年轻人,因金融知识匮乏、青年失业率高企以及工资停滞不前而陷入了债务循环。
陷入这种循环的人形形色色,有工厂工人,有年轻职场人士,还有零工经济从业者。他们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生活在对违约的恐惧、讨债电话和巨大的羞耻感中。
我采访的一位27岁的上海科技行业从业者表示,他经常从一个在线消费金融应用程序借钱来偿还欠另一个应用程序的资金。他说焦虑感令人窒息。“陷入了一个网贷是越积累越多的循环,”他说。他要求我只使用他的姓——夏。由于担心政府的报复,我采访的另外三人也要求匿名。
中国经济出现日益扩大的分化。条件较好的人为不时之需储蓄更多。条件较差的人别无选择,只能背负债务。
北京大学的学生,摄于5月。许多借款人,尤其是年轻人,陷入了债务循环。 Andrea Verdelli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中国人民银行最近一个季度对全国50个城市的2万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变得越来越悲观。他们对就业保障的看法已跌至历史最低点。他们的消费意愿也降至新冠疫情高峰以来的最低水平。
研究咨询公司龙洲经讯的数据显示,去年估计有2500万至3400万人拖欠个人贷款,是2019年的两倍。如果算上逾期但尚未违约的贷款,风险借款人的数量则膨胀至6100万至8300万。这相当于15岁及以上总人口的5%至7%。
与美国一样,违约在中国会破坏个人信用记录,使人们无法在未来借款,并严重限制他们的向上流动空间。但由于中国缺乏正式的破产制度来允许个人清除债务,导致后果愈发严重。
对于许多负债累累的个体来说,借更多贷款是为了生存,而非消费。
上海的科技从业者夏先生表示,他在大学期间就开始通过支付宝的花呗服务借小额款项来支付基本开销。2019年毕业后,他的债务激增,最高时超过了5万元——如果他有稳定的工作,这个金额本可以应付。但他说,毕业以来有一半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
加州(专题)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经济学家史宗瀚表示:“在中国,从网络上获得消费贷款很容易,可能比其他许多国家都容易。”
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它们都设有贷款平台。这些平台与国有银行合作,由于房地产崩盘冲击了银行业务,国有银行急于向消费者放贷。在线贷款的利率通常高于信用卡,而在中国,在线支付的使用范围也远广于信用卡。
互联网上的贷款邀约无处不在。在外卖应用上下单时,用户会被询问是否需要贷款支付餐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