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7 | 来源: 北青深一度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逾期往往是欠债人面对的最棘手的问题
在欠债群里蹲了一段时间后,大连的小红书博主@小七启航(以下称小七)选择自己建一个群,用来沟通在负债—还贷路上遭遇的种种问题。
这是一个低调却庞大的群体,潜伏在各个社交媒体“负债逾期上岸”的小组中,他们倾诉着自己负债的情况,交流关于欠债的恐慌、逾期的应对以及怎样避免被“爆通讯录”的操作。
“有些人就是不打算还钱了,还有些人自怨自艾,负能量很多。但我还是打算积极还钱,所以就想建一个群,大家互帮互助,介绍兼职,或者应对催债电话等。”小七说,彼时,她身上背着60万的债务,在爆雷之前,她及时踩下了刹车。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像小七这样陷入债务困境的人不在少数,也因此出现了许多“债务优化公司”等机构,其中不少机构多打着“法务”的名义,声称可以为负债人解决催债问题;还有些则向欠债者推销低息贷款以置换高息网贷,诱导欠债者借更多的钱。深一度发现,许多欠债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征信,不断地借新还旧,最终,在越来越重的债务中,不得不按下“逾期”的暂停键。
循环
没有一个人,在第一笔借贷时,会觉得自己还不上。
小七从2018年开始借贷,当时她跟男朋友投资了一些虚拟货币,就从信用卡里套现,后来做起了副业,线上生意需要不断进货,于是不断地套现借贷。后来逐渐从倒信用卡走向网贷,是因为她姐姐急用钱,但她手头紧,看了下自己名下一个互联网平台有5万块的贷款额度,于是就套出来了。就这样,从一开始的负债不到8万元,慢慢地滚到了连本带利的60万。
“我大概知道小贷平台的利息比信用卡高,但并没有比较过这两者的利息差。”小七说。她也没想过再去办一张低息的信用卡,而是选择了直接从网上借贷。
“我的信用卡从2008年上大学时就开始用了,额度很高,但新办一张卡,额度可能只有两万。可是如果你去互联网平台上贷,平台一下子就能给你5万、10万。相比较之下,信用卡升额度就太慢了。”小七说。
李胜则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一点点积攒了债务。2016年底,他从广东深圳返回县城老家创业,筹备开设家居零售店。2018年店铺正式开业,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就在互联网平台上借了几万块,就此滑入借贷泥潭中。
“因为自己创业,没有社保和公积金,很难从银行贷款,小贷相对来讲比较方便。”李胜解释。
开店资金回笼慢,碰上周转不开时,就得去平台借贷。到了创业第二年,李胜发现自己负债越来越高。
钱,不知道哪去了,用他的话说,“算一算好像(钱)还在货里面,但货是一仓库的货,手头现金却很少,负债越来越多,每次周转都要借。”
和小七一样,他也从来没计算过不同平台的利率高低。“当时我记得大概1万块,每天的利息是5块。”
而据另一位在豆瓣“逾期负债上岸”小组的四川网友“积极主动小星星”(下称小星星)观察,欠债人有一个共性,“都糊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借了几家的总额和利息。”
小星星也欠了债。她告诉深一度,由于自己有房子,因此,当2015年她第一次试图借贷时,平台直接给了她一个很高的额度。“第一次就有10万左右。我只借了3、4万,当时的利息是10%左右。”-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