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09 | 來源: RFI | 有3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據中央社8日報道稱,自9月1日起,中國將嚴格執行社會保險強制繳納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明確,任何規避社保繳納的私下協議都將無效。這壹新規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特別是對於小微企業、餐飲店和小商販而言,高額的社保成本可能成為難以承受的負擔。
小店主直呼“交不起”,民眾擔憂加重負擔
中央社報道表示,新規之下,許多利潤微薄的個體經營者和小店主面臨經營困境。在社交媒體微信上,壹篇題為“家門口的包子鋪要關門了”的文章廣為流傳,文中店主表示,原本就不怎麼賺錢,新規實施後要為店裡的5名員工繳納社保,每月將增加近萬元人民幣的成本,這讓他實在無力承擔,甚至連老板自己都未曾繳納社保。
這篇文章以該店為例,店員壹個月最低薪資人民幣5000元,但北京今年7月開始最新的最低社保基數是7353元,收入低於此壹律要按照7353交,算下來,大概壹個月壹個人要交780元,單位要為他交1950元。
文章續指,店員可以接受沒有社保,但絕不接受壹個月少拿780元,如果不交,以後老板挨告更麻煩。
文章作者還問了附近理發店的老板,對方說還沒想好怎麼辦,“全給交社保是不可能的,先看看其他老板怎麼弄,月底再說”。
許多年輕人也對此表示不滿,認為在經濟下行、工作不穩定的當下,他們更傾向於獲得現金而非為遙遠的退休金買單,“不是我需要社保,是社保需要我”成為不少人的心聲。
社保收支壓力大,官方強化征繳以填補缺口
不少網民將新規解讀為社保“強制繳納令”。實際上,社保壹直就帶有強制性,但以前員工自己不想繳,公司可減少成本自然樂見其成;或者公司不想繳,就會跟員工商量多加壹點薪水,使雙方到手的錢都能最大化。這種現象在小微企業中拾分普遍。
這主要是因為社保支出的成本數目過大,而回報周期過長。
以“伍險壹金”中占大頭的養老保險為例,公司要為員工繳納工資的20%,個人另交8%。按現行規定,需要繳滿15年才能退休後領取。2030年後,這壹年限將逐步提升到20年。
2024年中國就業人員總數約7.34億,但根據統計公報中參保人數最低的失業險推算,擁有完整社保(即“伍險”)的人數最多為2.46億,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33.5%。
上述司法解釋生效後,公司招工必須繳社保,如果被舉報或訴訟,企業將被重罰。這意味著,無論是員工還是公司,繳納社保都是壹條紅線,沒有暗箱操作的空間。
規避社保的大門被關上,網民也炸了鍋,不少人直言:“強制越嚴,越說明資金不足,普通人越不信未來能領到錢”,還有網民反映,現實中,不少人繳了伍六年,現在猶豫要不要繼續繳,因為繳的錢既不能幫助現在的自己,也未必能保障未來的自己。
盡管強制繳納社保引發了民眾和企業的擔憂,但分析指出,此舉背後是國家社保基金收支的巨大壓力。目前,中國的社保收支正處於“緊平衡”狀態。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雖有增長,但其中包含了政府的財政補貼,實際壓力遠超賬面數字。
此外,中國正面臨嚴峻的老齡化挑戰。隨著每年超過2000萬人退休,而新增勞動力供給逐年減少,依賴“現收現付制”的社保體系未來將面臨更大的財政缺口。為了填補這壹缺口,除了加強資金審計外,強化企業欠繳社保的查處、擴大社保繳納人群基數,成為官方不得不采取的重要方向。
中國從9月1日起將嚴格執行強制交社保的規定,將對利潤較低的小餐飲店、小商販造成沖擊,甚至有老板表示准備關店。圖為北京市東城區壹家關門上鎖的家常菜餐廳。 © 中央社檔案照片-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