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4 | 來源: 往事與隨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反對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各種理由,我基本上都反駁過了,但登陸任何壹個平台,在任何壹條相關討論下面,仍然充斥著這樣的套話,令人不勝其煩。
為方便傳播和大家使用,我收集了最常見的10個借口,並用最簡潔的語言回答。請大家截圖保存這篇文章,再看到這種不過腦子的話,就可以直接呼他臉上。
01 農民沒交社保憑什麼領養老金?
在沒有社保制度的時候,中國農民有交公糧和“叁提伍統”,農民把維持最低生活生產之外的壹切都上交了,除了不叫社保,比後面交社保的人交得多多了。
在中國建立社保制度之後,體制內和城市工人此前沒有交社保,但視同已經繳納,這就是“視同繳費年限”。這壹政策農民被排除在外,如果壹視同仁,現在60歲的農民至少有拾多年工齡,70歲的農民至少有贰拾多年工齡,折算下來壹個月應該拿多少退休金?
有人堅持認為“農業稅是農民租種土地的租金”,那麼國家作為雇主是否應為農民“沒交社保”負主要責任?按規定雇主應承擔叁分之贰,補繳後農民應該拿多少退休金?
02 養老金多繳多得,少繳少得,不繳不得
這話看似有理,其實不然。
首先它混淆了市場經濟和社會保險的不同;其次它混淆了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不同;最後,它混淆了社會保險的不同形式。
只談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壹般有叁根支柱:壹是財政負擔的基礎養老金,贰是雇主和個人共同繳費的職業養老保險,叁是個人儲蓄的個人養老賬戶。對於個人養老賬戶這句話完全正確,對於職業養老保險大體成立但並不完全對應,對於基礎養老金來說完全不成立。
基礎養老金由納稅人承擔,為低收入老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有別於低保,它是普適的,可覆蓋多數退休老人)。因為這是公共財政支出,所以遵循的原則是:收入越低補貼越高,收入越高補貼越低,達到壹定收入水平不予補貼。
中國目前退休金領取和繳納並不對等,不完全來自養老保險基金,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財政補貼。補貼原則並未遵循世界通行的規則,而是正好相反:收入最高的體制內退休人員補貼最高,人均超過3000元/月,收入中等的企業退休人員人均補貼500多元/月,收入最低的農民人均補貼不到200元/月。
03 城裡低收入老人比農民更慘,你怎麼不說?
對,所以應該建立普適的基礎養老金制度。
我們經常說“提高農民基本養老金”,並不是只針對農村老人,而是針對所有低收入老人,只不過絕大多數農村老人正好屬於這壹人群。如果你關心城市低收入老人,更應該呼吁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
04 不交錢就能領養老金,以後大家都不交怎麼辦?
首先,基礎養老金的額度不高,根據中國的經濟情況,以600元-800元/月為宜。還應設置門檻和階梯,比如退休收入低於3000元/月才有資格領取,越低領取越多。如果你能接受老了每個月拿不到壹千元,當然可以。
其次,可以強制繳納,社保本質上與稅收相似,全世界社保基本上都是強制繳納的。但應該降低繳納比例,比如把目前雇主加個人合計24%降低到壹半左右,減輕企業和勞動者負擔,包括納稅人對體制內的負擔。有了基礎養老金,職業養老保險的替代率就沒必要那麼高。
最後,即便真的所有人都不交職業養老保險,相比中國目前的實際情況,未必是壹件壞事:中國目前退休老人3億多,按人均不到1000元/月的標准,中國財政完全可以承擔,不僅可以緩解即將到來的養老危機,還能大幅度減輕企業和員工負擔,極大促進經濟發展和個人消費。-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