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4 | 來源: RFI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中國正准備動員中央政府所屬企業從陷入困境的房地產開發商手中收購未售出的房屋,此前壹項依賴地方政府的舉措收效甚微。
2024年7月,壹名婦女騎著自行車經過北京郊區正在建設的壹個住宅項目。
知情人士稱,監管機構正計劃要求包括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達)在內的壹些大型國有企業和壞賬管理公司協助化解房地產過剩問題。其中壹位知情人士表示,這些公司將被允許動用央行去年為該計劃撥付的3000億元人民幣(約合418億美元)資金。
這項仍在討論中的新舉措可能有助於加快中國4.08億平方米房地產過剩庫存的清理——這比美國城市底特律的面積還要大——並減輕陷入困境的開發商的財務負擔。知情人士在3月份表示,官員們還在考慮取消該計劃的價格上限,以加快清理進程,並提高該計劃對開發商和國有買家的經濟效益。
住房城鄉建設部和中國信達尚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雖然引入壞賬管理機構的舉措可能有助於改善市場情緒,但由於這些公司自身資金緊張,其影響可能有限。該計劃出台之際,中國房地產行業正處於新低;停牌長達18個月後,中國恒大集團退市;前100家最大開發商的新房銷售連續兩個月下降超過20%。
央行於2024年5月啟動了壹項全國性的再貸款計劃,以幫助地方國有企業收購未售出的房屋,並表示幾個月後將加大力度。彭博經濟研究所去年5月估計,中國約有6000萬套未售出的住房,如果沒有政府援助,這些住房將需要肆年多的時間才能售出。
然而,據彭博行業研究本月初的壹份報告顯示,該計劃進展緩慢,迄今為止已宣布的貸款批准率不到6%。報告稱,鑒於待售房屋的地理位置與經濟適用房的需求不匹配,該計劃加速推進的可能性不大。
肆年多前,當中國房地產行業開始陷入困境時,當局曾尋求壞賬管理公司的幫助。監管機構要求包括華融資產管理公司和中國信達在內的公司參與重組實力較弱的開發商,收購停滯的房地產項目,並購買不良貸款。
隨後,據知情人士當時透露,在2023年初,央行通過這些壞帳銀行向選定的開發商發放了8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年利率為1.75%,同時鼓勵這些壞帳銀行用自有儲備金來匹配這筆貸款。
然而,這項政策下實際實施的項目很少,效果也不佳。肆大壞帳管理人自身也因在中國房地產繁榮時期過度擴張而陷入不良貸款困境。
由於國內需求和就業市場依然疲軟,中國為抑制持續多年的房地產市場低迷所作出的努力並未取得預期效果。監管機構尚未推出更強勁的刺激措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呼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但這並未達到壹些投資者對更積極措施的預期。
由於價格下跌未能吸引買家,7月份中國房屋銷售延續了低迷態勢。包括瑞銀集團在內的分析師已將中國房地產復蘇的預期推遲到2026年中後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