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4 | 来源: 乌鸦校尉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945年8月15日,日本(专题)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至今即将满80周年。日本侵略者的失败,是中国人民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与牺牲搏来的结果,期间无数人民英雄的事迹,令后人永世敬仰。
乌鸦今天跟大家分享这么一个可能并不为太多人所了解的抗战故事。
1942年5月,十万中国远征军在缅甸遭遇重创。当月5日,其中两万残兵败退至惠通桥,需自西向东渡桥。
惠通桥是滇缅公路的命脉,悬于怒江天堑之上的生命线。远征军遭溃败后,日军第56师团自缅甸北进,直指昆明,妄图撕裂中国抗战的大后方。
彼时,怒江峡谷的喧嚣凝固在绝望边缘。溃散的士兵、惊惶的难民、瘫痪的车辆,将横跨天堑的惠通桥挤得摇摇欲坠。桥西,日军松本大队正如饿狼般追击而来,企图在惠通桥全歼这支2万人的中国部队,然后直捣昆明。他们收买奸细、播撒疫病,地面前阻后追,天上飞机轰炸,空气中交织着炮火硝烟与霍乱病菌的死亡气息……
反观这一边,残兵中当时“群龙无首”,没有高层军官,桥头仅剩工兵在混乱中迟疑不决。当松本大队开始攻击过桥时,一位少校逆着人潮,如斧劈浪般冲开溃兵,像锥子一样扎向桥头,果断向守桥工兵下令:
"炸桥!"
轰隆隆!怒江激流瞬间吞没了惠通桥的身躯。这一爆,打断了日军直捣昆明的意图。
下令的少校军官,来自星夜从祥云驰援的36师先头营营长易浚华。千钧一发之际,他越级强令炸桥,从战事的发展来看,可以说是一个改写抗战史的举动。
稍早时候,易浚华奉命紧急驰援惠通桥。途中,在保山遭日机扫射轰炸。当时有一千多辆抢运物资以及运送华侨逃难的汽车都在保山城过夜,一时间车辆中弹起火,人员死伤相枕,人们四散奔逃,车辆横冲直撞,部队一时失去掌握。
如此的乱局中,易浚华做出了相当清醒的判断,他深知惠通桥对滇缅公路的战略价值,果断做出决定——不浪费时间集合部队,仅带身边数人直奔惠通桥,留人通知各部自行前往集结。
当易浚华抵达惠通桥东岸时,眼前已是人间炼狱:日军炮弹如雨点般砸向盘山公路上的军民。
这时,易浚华又展现了他的观察和判断能力。他敏锐察觉到桥西的孩婆山异动。果然,狡猾的日军早就在这埋伏了一手,藤田工兵小队伏于孩婆山林,就是趁远征军残部全部注意力集中于桥西大队追兵,在桥东伺机破路阻截,形成夹击之势打歼灭战。-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