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16 | 来源: 工事有料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荔枝的侧写
在大小年与气候异常的双重作用下,今年荔枝大幅增产111.26%,价格却暴跌70%,部分产区每斤仅售1至2元。荔枝虽然甘甜诱人,却因极难保鲜、采摘成本高,往年很少作为茶饮新品出现。而在今年,借着热播剧《长安的荔枝》的文化加持和丰产的推波助澜,它成为了各大茶饮品牌争相追逐的新贵。但这场热潮背后,是市场机制对自然节律的扰动——荔枝的“大小年”本是荔枝和许多农产品固有的周期现象,但在市场化的运作下被放大为歉收、高价时种树,丰产、价低时又砍树的循环陷阱,生产与分配早已脱离合理调节的轨道。
茶百道在荔枝新品的宣传文案中,煞有介事地强调“一杯奶茶里含有19颗荔枝”,试图说明产品的新鲜与诚意。可在这一切光鲜的背后,传来的却是基层员工的吐槽:
“又是剥、又是洗、又是煮,手套带了差不多十个小时——手都泡浮囊了。”
“周末快乐,除了茶百道研发部。能干干,不能干换人,整天搞各种水果汁子。要不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天剥八、九十斤荔枝,手都磨烂了,真把员工当日本人整呢,顾客催完骑手催……”
“……明天是我入职的第七天。听说明天还要开始商战零元购。我已经不想去上班了。这几天剥荔枝、剥青提、剥葡萄。才七天,我的大拇指就开始要长茧子了。我每天都想哭。”
“在茶百道上班,你们剥水果剥得手不疼吗?一天要剥好多葡萄和提子,手指甲都要废了。”
“茶百道你为什么净出些折磨员工的品?”
在社交媒体上,茶百道官方并未正视员工因剥荔枝带来的劳损与困境,反而以骄傲的口吻公布新品上线后消耗荔枝的惊人数字。广告链上的营销号更是乐此不疲地渲染“辛劳叙事”,将劳动者的痛苦包装成产品“新鲜”“高品质”的故事素材。在当下的生产与营销逻辑中,劳动的苦痛原本就是商品得以诞生和流通的隐性代价,如今更被商业话术巧妙包装,变成吸引眼球的“情绪资本”。这种痛苦既未被看见,更无从改善,却在消费市场上被肆意消费、反复利用。
员工在社媒上谈起茶百道的关键词:制度 强制 命令 压迫 计算 试探 饥饿 命令 流汗 爆发 焦虑 斗争 铲冰 打个效期 卫生 稽查来了......
饮品企业在新品研发过程中对一线店员的系统性忽视,早已是行业内广受诟病的问题。去年,就有员工曾无奈反映,其工作强度之大已超出人类承受范围:“九点上班,十点营业,一小时准备20+的料……我是人不是狗”——这种将员工视为机器而非个体的态度,正是资方忽视劳动权益,对劳动者深层次剥削问题的一个侧写。
订单滚滚来,工人无退路-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