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7 | 来源: 有料新语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沪指盘中越过近10年新高。在此轮市场走强的背景下,00后投资者正加速涌入。他们带着差异化的认知、多元的操作风格与极具辨识度的个性,悄然重塑着“Z 世代”的投资与理财风格。
不少新入市的年轻股民分享道,“自从炒股之后,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的了。”“看着K线上下飞,脑子里一片空白。”“起早贪黑、疯狂研究,又亏了3个点。”
8月26日,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锴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00后进入股市,本质上是个人理财意识觉醒和资产管理实践提前的表现。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比如开户流程简化、信息获取成本降低,以及社交平台上活跃的投资讨论,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年轻人进入市场的门槛。不过,如何帮助他们将初期的交易热情,转化为一种可持续的、有纪律的长期投资习惯,这需要市场各方共同努力。
00后股民跑步入市
19岁的小泠便是此次追加的投资者。面对当下行情,小泠采取激进操作策略,将仓位从50%提升至90%以上,维持短线操作,但收益未能匹配指数涨幅。“原来牛市亏钱也是分分钟的事情,看了一天股价,做了个‘低抛高吸’。”小泠称。
“危机危机,有危才有机,之前我也亏了很多。”来自澳门的00后大学生小夏对记者说道。到现在为止,小夏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实盘经验。提及与炒股结缘,小夏称,中学时上商业课,自己曾参加过模拟炒股比赛,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输,后来赢了不少,从此觉得股市里面机会很大。
今年25岁,已经工作两年的小马告诉记者,买入的某军工概念股已经连亏三天,抓紧卖掉跑路了。面对跃跃欲试想入市的炒股新手,小马直言,“别炒股,太痛苦了,比上班压力还大,靠炒股赚钱需要运气。”
另有00后女生称,自从炒股,衣服不买了,化妆品不买了,天天关注国际形势、经济政策、利好,眼里只有涨停板,周末休市就像失恋一样。
和同龄人相比,在股市摸爬滚打了五年的90后小马已经是名老股民了。“身边朋友想入市的我都会‘劝退’。不要以为是牛市就能赚钱,牛市的亏钱效应或许比熊市还大。”小马拿出近年的涨跌幅截图,资金量二十多万元,第四年才回本。
另有00后投资者计划提前赎回大额存单,冲进股市。有投资者称,大额存单一年才赚几个钱,在股市一个涨停板,钱就来了。还有投资者赎回了仍处于亏损状态的积存金。该名投资者称,积存金继续持有,早晚能回本,但是这轮股市行情赶不上的话,就踏空了。踏空比亏钱还难受。
有新股民坦言,第一次把钱放到银行以外的地方,心里还是很忐忑的。对股市还没弄明白,打开账户发现多了几千块钱,感觉像被天上掉下来的钱砸中了。
“最近每天都在刷短视频,看各大博主讲股市,还买了《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准备看。”有00后投资者称,每天一睁眼就盼着开盘,时不时就要看一眼证券账户,股市收盘了才能安心工作。
居民存款正在跑步“入市”
与此同时,居民存款也加速流入股市。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居民存款单月减少1.11万亿元,同比多降0.78万亿元,与此同时,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增加2.14万亿元,为2015年有数据记录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这一数据变化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不少观点认为,这显示部分储蓄或通过基金、股票等渠道流入资本市场,居民存款“搬家” 入市的讨论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一个关键问题摆在市场参与者面前,居民“存款搬家”到了什么程度?存款“搬家”入市能否为牛市“添把火”?
央行数据清晰地描绘出7月资金流向的变化。从历史数据来看,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的显着增长往往与居民资金入市存在关联。非银金融机构存款涵盖了证券、保险及其他非银金融机构的存款,在当前股票账户余额变化公开数据不再披露的情况下,非银存款成为观察资金进出股市情况的重要指标。
广发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倪军对界面新闻称,“7月非银存款明显多增,存款‘搬家’现象再现,大概率源自权益市场表现亮眼,居民存款加速向权益等非银部门迁移。”
华泰证券在研报中进一步分析了资金流转的路径,“当居民赎回理财产品时,资金将从表外回到表内的居民活期存款,进而推升M1增速。而当资金流入股市时,居民活期存款将转化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即从M1的居民活期存款转化为M2中的非银存款。7月M1和M2的增长均超市场预期,可能部分反映居民理财加速进入股市的影响。”-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