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8-28 | 來源: 網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英特爾首席財務官戴維·辛斯納(David Zinser)表示,公司已於周叁晚間收到美國政府的57億美元資助款項。
辛斯納在周肆的壹次投資者會議上確認了這筆投資。上周伍,美國白宮決定用相關資金收購10%的英特爾公司股份。
辛斯納還透露,英特爾可能為晶圓代工業務尋求外部投資。
7月25日,英特爾公布的第贰季度財報好於預期。但由於市場普遍擔心其為其他公司制造芯片的晶圓代工業務,公司股價當日下跌了8%。
“晶圓代工業務很可能會吸引外部投資者,這或許將成為我們籌集資金推動這塊業務發展的第贰個契機,”辛斯納表示。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周肆表示,“商務部仍在完善”與英特爾的協議細節。
“所有條款細節都還在敲定,目前仍處於深入討論過程中,”萊維特說。
英特爾周壹發布的文件中警告稱,與美國政府的這筆交易可能會引起投資者、員工及其他相關各方的“負面反應”。
文件明確指出:“投資者、員工、客戶、供應商、商業伙伴、外國政府或競爭對手都可能立即或逐漸產生負面反應,交易本身還可能引發相關訴訟,並導致公司面臨更嚴格的公眾或政策監督。”
投資者的質疑
英特爾同意向美國政府出售10%的公司股份引發了部分投資者不滿。
加州壹位持有英特爾股票的私人投資者兼股東維權人士詹姆斯·麥克裡奇(James McRitchie)表示,“如果總統能靠威脅CEO就拿走公司10%的股份,將開創壹個惡劣先例,”在他看來,陳立武接受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傳遞壹個信息:“我們親川普,我們也不想被拿走10%的公司股份。”
加州投資公司Nia Impact Capital 首席投資官克裡斯汀·赫爾(Kristin Hull)也表示,對此交易能否惠及投資者“疑慮多於信心”。在她看來,這筆交易模糊了”政府與私營部門之間的界限”。
對批評者而言,美國政府突然介入並入股壹家並不需要政府援助的公司,顯得拾分奇怪。
路透社強調,陳立武已經明確表示過英特爾雖面臨競爭壓力,但“並不缺錢”,主要是因為軟銀在協議達成前幾日剛剛購入20億美元英特爾股票。因此,美國政府入股實為助推川普快速建設國內芯片供應鏈的計劃,以維持美國在AI創新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
有投資者表示,美國政府對非危機企業施加如此控制實屬罕見,“這種程度的順從性通常不屬於企業與華盛頓關系的范疇”。
川普政府強調,政府持股不會賦予商務部任何董事會席位、投票權以及治理權。英特爾的證券文件稱,條款規定商務部必須“支持董事會的董事提名和提案”。
不僅如此,協議中還包含壹項關鍵的附加條款:如果英特爾在其晶圓代工業務中的所有權降至51%以下,美國政府將有權以每股20美元的固定價格,額外收購公司5%的股份。
不過英特爾也稱美國可以“按其意願”投票。有專家建議,可能需要制定法規來“限制政府出現濫用權力(如進行內幕交易)的機會”。美國世紀投資公司高級副總裁兼多資產策略首席投資官裡奇·韋斯(Rich Weiss)認為,這或許能讓投資者稍微安心。他指出,若沒有法律保障,“在政府直接投資未受約束的情況下,投資者交易這種公司股票的風險會更高。”
還有專家認為,美國政府可能無需投票權即可影響英特爾的決策。多名投資者和代表均稱美國政府可能會影響公司裁員或海外市場業務轉移等重大決策。機構投資者委員會執行董事羅伯特·麥考密克(Robert McCormick)表示,英特爾可能會陷入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的兩難抉擇。
政府救不了英特爾
該如何拯救英特爾?這家曾經書寫傳奇、如今深陷困境的老牌芯片公司正面臨嚴峻挑戰。連續數年決策失誤導致公司半導體技術不斷落後,晶圓代工業務缺乏主要客戶,更錯失人工智能的發展浪潮。去年,在重組期間,英特爾更換了首席執行官,大幅削減股息、實施大規模裁員並虧損約190億美元。
但有壹劑藥方切不可取:那就是像美國白宮剛剛所做的那樣,讓美國政府持有10%的公司股權。盡管政府層面對具體運作方案披露甚少,但風險已然顯而易見。-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